药丸子640 发表于 2017-5-18 10:59:38

重读一本书的乐趣

重读一本书的乐趣,在于叠加的趣味。
       日本舞台设计家 河童先生如其名,看世界的眼光充满童趣,好奇,不厌其烦。他在印度的游历,从表面看,与任何一个游客没什么两样,有时独自前往某地,有时参加旅行团,颠簸赶路,然后蜻蜓点水式的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他的游记倘若也只停留于此,记录匆匆行程中的心情和见闻,或许我根本值不得掏钱买下这本书。它的同类很多,每年都有很多种问世,这其中河童先生的文笔算不上出众,游历也不够惊险刺激。但,河童并非如此,他对一切自己所陌生的事物充满好奇,从踏上印度土地的那一刻开始,他便调动了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四肢,还有心灵,一起去感受印度。正是他这种全身心的以小见大的“窥视”,使我得以看到了一个细腻完整,活生生的可以感知的真实印度。
    他依靠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去观察,探听,辨别,品尝印度的每一个细节,一把锁与另一把锁的不同在哪里;一个小吃摊制作小吃的手法是怎样的;为什么大街上会有锁了门,而店家却在门里招呼客人的小店等等,他强烈的好奇心,牵动着他的步伐,也牵动着我这种看客的神经。他只是力图探究事物的根源,从中去发现,对比他所熟悉的日本人的生活和印度人的生活的不同,他没有哗众的意思,而是完全站在一个“入侵者”的立场,在不经意间把人们都习以为常的生活变得悬念丛生,读着读着,便不自觉地紧跟着他的步伐不想停下。

    河童的魅力还在于他对日本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不断与他所感知的印度文化发生碰撞,他客观中立没有褒贬,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共性在他的叙述中是同样平等的,他只是个享受者,陶醉其中,甚至激动得得意忘形。别人去看名胜,他也看;别人忽略的酒店,一所小学,一群农民收割稻子的场面,他也不放过。别的旅客把自己看见的东西拍成照片带回家,与家人分享,河童却不然,他在现场便掏出速写本画起来,来不及画的他才拍照,然后与当地人攀谈,了解每一样他感兴趣的东西背后的故事。他的这种用心,最终成就了这本书中上百幅与众不同的手绘插图。这些图画,有一杯果汁的制作过程,有印度纸币图案的解读,有民间舞蹈演员化装的场面,也有他入住酒店的房间布局,街道上各色居民的日常生活状态等等,河童先生对每一幅图画上的任何细微部分都做了注释,在我看来这是一张照片无法企及的,照片的平面感与写实削弱了眼睛对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的好奇。而河童的方式,使我不但对他的叙述感兴趣,对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也用起心来,就是那些我平日里根本不会问津的机器构造,也看得津津有味。河童的神奇,由此可见。

    跟着河童先生窥视印度,正如他自己所说,去过没去过的人说起印度总是那样“印度这个国家嘛……”,一副知之甚深的样子。但歌舞之外的印度究竟是什么样,谁又能说得清楚呢,抱着探究的态度,河童先生为了弄清楚印度纸币到底有多少种,专门到大使馆去了解,最终弄清楚了印度使用的纸币仅标注的官方语言就有十四种之多,细分之下有一千六百五十二种。
    读《窥视印度》,不仅仅满足了我对印度的好奇,更可贵的是从河童先生的身上我学会了制造旅途快乐的一种方式,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厌其烦地探究事物本来面目的过程,其实就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愉悦。

1147187549 发表于 2017-5-20 18:16:25

分享,谢谢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读一本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