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缩混步骤
在不做任何调整的情况下先认真监听所有原始音轨,为的是充分了解配器的织体结构和所用乐器的种类,也是了解编曲者意图的重要过程。当然所有音轨是作完所有的剪辑和必要的音量包络调整,这个阶段称为前期的动态调整。例如:人声音轨要经过音量推子来控制音轨的一些不是很满意的动态,去掉一些不需要的部分,让音轨变的相对完美。一般流行歌曲最主要的骨干是鼓和BASS,所以混缩通常是从鼓和BASS开始的。
第一步:首先从鼓组开始,鼓组的调整通常是从脚鼓开始。
通常情况鼓组前期拾音时除了每件鼓一个单独的音轨外,还会在鼓的上方以及外围架设两支到四支麦克风来拾取OVERHEAD。例如:KICK除了在鼓背皮的位置放置一个主麦克风之外,还会在KICK的前方一段距离放一支麦克风来拾取宏观的声音。军鼓通常也会用两支麦克风,一支麦克风在军鼓上方用来拾取鼓皮的声音。另外一支在军鼓下方用来拾取鼓簧和腔体的声音。以上方法用来录制鼓的OVERHEAD,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后期缩混的过程中可以让鼓的声音更加丰满,临场感更好。后期调整的灵活性也很强。
KICK:认真对比KICK本音和外围音色的区别。然后开始调整均衡器;一般在流行歌曲里底鼓的声音要让鼓皮的声音出来,这样才能在整个音乐中穿透出来,从而起到骨干的作用。要突出这部分声音就要提升4.5KHZ-8KHZ的频段,中高频段也可以做适当提升。这样KICK的声音基本就突现出来了。
然后加入OVERHEAD的声音结合本音做综合调整,因为OVERHEAD是收的鼓组整体声音,是鼓组宏观的声音,他的中低频会影响整首歌曲的其他乐器,难免会有些不必要的频段影响鼓组和最终音乐的造型。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OVERHEAD会把中低频段做一些衰减调整:通常是300-800HZ具体尺度要根据本音的情况决定。
第二步:加入BASS音轨进行调整
首先认真监听BASS音轨,一般情况无论是MIDI采样BASS还是人演奏的BASS,他的动态电平会有些参差不齐,所以会加适当的压缩让声音更加集中结实。注意:压缩比不必太大。然后开始调整均衡器,通常BASS会在50-60HZ的频段增加7-9DB。这样可以使BASS音轨往下沉,并且会变的更丰满。同时由于50-60HZ提升了将近9个DB,如此大的提升会同时带起附近的一些其他的频点,因为通常歌曲在电台电视台播放40HZ以下的频率是不需要的。
同时在最终压制CD的时候,这些频段会对最终成品产生干扰,所以在40HZ以下的频段用FILTERS全部切掉,这部分频段通常也是人耳是察觉不到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部分频段如果各个声部叠加会影响整个混音的效果。
要增加手指拨弦的声音可以提升1KHZ-3KHZ之间做适当的提升。[有个小窍门:如果频率不是很好找的情况下可以将db值调到最大,然后旋转频段旋扭来找想要的频段。找到后然后再慢慢将DB值调到适当的位置。]因为在真BASS演奏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必要的杂音,比如手指刮弦等演奏杂音。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将4KHZ以上的频段用FILTERS切掉。这样BASS的音轨演奏噪音就被去除了,听起来音色就会圆润很多了。 第三步:加入军鼓进行调整
认真监听军鼓的音轨,认真对比边击和敲鼓皮的音量和声音。因为通常军鼓的边击和击打鼓皮的声音是录在同一个音轨的,如果两者力度和声音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单独分开来调。但是如果有些鼓手在演奏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一因素而两者力度差距比较大的话,那就必须把这两种声音分开来进行单独调整。这种判断通常是通过调整均衡器来进行判断。
军鼓通常会给一个适中的压缩来使他的声音更加结实,2.5:1-4:1这样一个压缩比,门限调的-18左右,释放时间大约0.20-0.30。这样做是为了充分的突出音头。因为军鼓在录制的时候通常都会有其他的鼓声的串音,当中影响最大的是串录进来的KICK以及桶鼓和踩镲的声音,这时可以用FILTER将70HZ以下的频率和10K以上频段切除掉,这样就不会影响KICK和其他鼓的音色了。
第四部:加入踩镲
踩镲的音色主要参考OVERHEAD的音色,可以说踩镲的声音是以OVERHEAD的声音为主,本音为辅助调整。踩镲一般不需要做太多均衡调整。中高频段可做略微提升,使其金属声突出。在70-80HZ做3DB左右的提升,可以增加厚实感。均衡的调整参数可以参考OVERHEAD的调法。将整组鼓全部监听,调整踩镲的音色。通常踩镲会加一点压缩,压缩比5:1-7:1,门限为4DB,释放时间0.20。这样做是为了不和其他鼓相互干扰,使踩镲音轨更加干净结实,便于控制。
第五步:加入桶鼓
有很多混音师喜欢把每个筒鼓单独做一轨,其实这也要根据情况而定。一般的歌曲筒鼓不必要每个筒鼓一轨,除非是有意要突出桶鼓特殊效果的歌曲。如果前期拾音良好的话,可以把所有的筒鼓做一个立体声的预混。即:所有的筒鼓都在一个立体声音轨上,做好每个桶鼓相应的相位。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调整,不会造成相位和音色不统一的问题。
认真监听筒鼓,给他加上一个比较大的门阀,具体调整方法是:在他的尾音完全结束后就关门,这样就不会有其他鼓声的串音了。
仔细对比和OVERHEAD的区别以及相互的影响。筒鼓的调整一定要结合OVERHEAD的声音,因为OVERHEAD里面桶鼓的声音也很多,所以要互补互让。其实整套鼓的调整OVERHEAD的角色是很重要的,所有的鼓声都得结合OVERHEAD。桶鼓本音调整主要是突出和弥补腔体的共鸣和厚重的感觉。
第六步:加入吊镲
吊镲的调整也是建立在以OVERHEAD为主的基础上,因为本身的声学特性,不必要做太多音色上的调整。主要体现的是中高频段。其在音乐中的作用是用来烘托一种高潮气氛。本音只是做一些辅助调整,这里就不多说了。认真的听鼓组和BASS的咬合度,做细微调整,直到完全配合。
第七步:加入其他乐器
先加入吉他。首先加入人声本音,音量不要太大,也先不做任何调整。目的是体验前面调整的鼓组和BASS的律动以及音色是否和人声大致配合。人声只是作为一个向导。吉他音轨的调整要和前面的鼓和贝斯结合,不要做单独调整,因为它只是音乐中的一个声部。孤立的调整调整某个声部会发生和整体不配合的问题。也许你单独把吉他调的很好听,像镀了金一样,但是加到音乐里往往就会发现和其他乐器并不配合的问题。除非你已经具备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能够完全掌控这种结果。一般情况都是根据目前阶段音乐整体的需求来调整个体声部音色。
首先仔细的听所有吉他音轨,做一个70HZ以下的切除,为的是不和BASS的频率冲突。找出动态和音色的问题,做一个合理的修正。一般情况下乐手演奏的音轨会有动态不是很平均的情况。[只有极少数乐手能控制很好的演奏动态]主要问题是体现在手指力度的控制上。遇到这种问题就可以使用适量的压缩和LIMIT来解决。压缩比通常设置在3:1左右,门限设置为4DB,释放时间0.2左右。一般木吉他要注意的是中低频的部分,因为这个频段如果太多会影响整个混音,会引起中低频段的共振,导致这个频段非常浑浊。这种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对人声音轨。所以需要做上面讲到的70以下的切除。
如果吉他分解音轨有两轨,建议将两个放到整个立体声声场的两边。如果吉他伴奏声部觉得很单调可以考虑一些DELEY来润色。时间根据歌曲的节奏律动来决定。
扫弦的吉他要特别注意中低频段的控制,需要突出是中高频。相位可以根据个人的想法和习惯来决定。如果有单独的一轨吉他的副旋律,那么主要是注意让他的线条在整首歌曲中突现出来,声音要晶莹剔透。但是不要抢其他声部的位置。 第八步:给前面的音轨润色加效果
首先从鼓组加起:通常鼓组的效果是在军鼓,筒鼓,和OVERHEAD上面加。其他不必要使用效果器。其实给鼓组使用效果的诀窍就是主要在OVERHEAD的音轨上控制效果的大小,本音效果是辅助效果。混响效果主要是决定音轨的纵深,即:远近感觉。两者结合互补调整,反复对比,直到满意为止。
第九步:加弦乐器
普通流行歌曲的弦乐组录音编制通常是8-6-4-4-2,[八把第一提琴.六把第二小提琴.四把中提琴.四把大提琴.两个倍低音提琴。]录制方法和鼓组有些类似。用七只电容话筒进行拾音。每个组分别用一只电容麦克风拾音,整体还有一个立体声拾音。也就是弦乐组的OVERHEAD,业内也称NBS。调整方法类似筒鼓的调整。首先对比OVERHEAD和分轨的录音品质,哪个品质更好,更贴切歌曲的整体情绪,就以那个为主另外一个来做辅助调整。
一般弦乐弓子擦弦的声音和饱满度主要靠NBS来调整。想体现弓子擦弦声一般是通过提升10KHZ-15KHZ来实现。[参考前面的频段寻找方法。]
体现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丰满温暖的共鸣声是通过提升260HZ-300HZ来实现。如果中低频不足可以适当提升600HZ-800HZ。量需要根据录制的效果来判断。
适当的加一些压缩,一般3:1就可以了,门限为4DB,释放时间为1.8左右。为的是让声音更平滑。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参考使用FILTER将过低的频段去掉,比如50-70以下。高音部分一般则不动。
下一步就是将提琴声部的分轨慢慢一个一个加进来,一般是从一提和大提开始逐渐加入。然后调整相位和均衡器。相位摆放参考古典配器法的弦乐器摆位。
调整分轨音量来控制深浅度。弦乐器用的混响器只要声音比较温暖的普通效果器就可以了。效果量要慎重。仔细监听整个弦乐器的合奏,做细微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第九步:混合所有声部进行仔细监听,并且对各声部做细致的协调。聆听每个部分是否和谐,各声部是否清晰圆润。
做乐器的混响有个比较好的办法是首先会用一个ROOM的混响来模拟出一个此乐器周围的空间感,然后再用一个大厅的混响来调整深浅度。这样会得到一个清晰自然的个性空间。
第十步:开始调整人声
先仔细监听干声,然后通常是先加压缩。[只有极少数歌手不需要压缩]压缩比根据歌手的演唱动态来决定。通常不要压太大,否则会出现撕裂感,会不自然。同时,齿音也会更加突出。
找出齿音重的地方做适当的折中处理,酌情消除特别重的地方。如果消除齿音后声音高频有损失的话,可以再通过均衡器补偿回来。
人声音轨是否好听与感人有一要素:就是体现在喉咙震动的声音,是体现歌声情感的重要部分。今后过专业训练的歌手通常可以很好的掌握这一特性。
所以要找出这个部分的频段做调整。最后要特别注意混响器均衡的高频部分,如果混响咝声太重可以衰减混响器的均衡器高频部分。7K,10K-12K是体现演唱细节的频点,在消掉齿音后适当提升这几个频点可以体现出歌手演唱的情感【空气感】还有喉音。
然后给调整好的人声音轨加DELEY,也要将不需要的频率切掉,避免咝咝的残响。之后再细致调整音轨的音量表情。重点:因为多数人听歌的注意力是集中在人声上,音乐只是陪衬。所以人声的音轨调整是要特别下工夫的。由于其他乐器主要是陪衬和铺垫,目的是能够良好的给歌声以衬托,所以能体现出空间感和层次就好。[还有一种方法:用来补救录制的不好的音轨:即:建立一个相同内容的音轨,[将原有的音轨拷贝一个备用]然后在镜像音轨上做效果和原音轨频率上做互补调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补救一些录制的很乏味和品质不高的人声音轨。
最后,如果有伴唱音轨,那么需要给伴唱设置一个压缩器,压缩比不必太大。启动和释放时间适当就可以了。使其的位置保持在主唱的周围,而不抢戏。要注意和主唱的配合以及在整个配器中的比例和位置。
第十步:监听...监听...再监听。
这样,一首歌曲的缩混工作就基本完成了!下面感受你的劳动和智慧的成果吧!尽量在各种场合和各种不同音响器材上播放聆听你缩混的作品,来找出毛病。通常一个最终的缩混结果是经过很多次的修改才最终定稿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