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zzvr 发表于 2016-9-28 10:36:27

一些民族乐器的录音

古筝
古筝(如图1)又名“秦筝”。自秦、汉以来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各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流派。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内蒙筝(即雅托葛)、朝鲜族的伽揶琴(即延边筝)和被称为真秦之声的陕西筝九个流派。目前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过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筝的新种类还有“蝶式筝”、“转调筝”等。



古筝的发声原理在于拨动琴弦后,引起木质琴体的共振而发声。由于古筝形体比较庞大,声源已经有了宽度,因此对于古筝独奏多采用立体声录音效果比较好。

古筝的录音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音量的问题,古筝作为传统民族乐器,乐曲讲究的是意境,而不在于音色。从这点看,意境大于音色的重要性。因此录制时候,不一定需要满电平录音,过大过满的声音反而会破坏古筝所要表达的意境,因此录音师需要注意意境的重要性,有时候声音大并不一定好,这点一定要记住。

其次古筝需要一定的声学空间以便和周边环境产生自然共鸣,这样的合成音色才能产生出意境。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古筝前方距离在1米以外的全指向话筒进行立体声录音,就很恰当。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大震膜的电容麦克风比较普遍,能够得到满意的音色。

还有另外一种录音方式,是使用麦克风对准古筝下方的音孔进行录音,这样的好处在于声音清晰,但是缺点在于共鸣不足。在实践中,这种方法容易出现过重的低频,如果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录音师需要调整话筒的位置,使话筒距离音孔的中轴略微远一些,才有可能得到正常的声音。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古筝的演奏噪音问题。多数情况是演奏者的指甲碰弦的声音,有时候你会发现非常刺耳。第一种解决办法在于调整话筒的位置,但是效果不一定特别好。第二种方式是一些录音师采用改良材料的指甲,使噪音不是那么明显。最后一种方法,则只能考虑采用指向性话筒规避噪音了。

古琴

古琴(如图2),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mzzvr 发表于 2016-9-28 10:37:21

古琴

古琴(如图2),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古琴是最有中国民乐特色的乐器,在民乐中非常常见,其发声原理在于拨动琴弦后,引起木质琴体的共振而发声。古琴个头不大,这点也造成了极大的录音困难。

古琴的录音难度在于其形体小,发声小,但是演奏噪音是经常的事情。这样一来,近场录音很可能出现声音合适了,但是噪音太大。或者是噪音小了,琴声不清晰了,录音很有难度。古琴的录音麦克风摆位和古筝类似,可以古琴前方距离约1米以外的全指向话筒进行立体声录音,也可以使用麦克风对准古琴下方的两个音孔进行录音。但是在摆位调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古琴录音的另外一个因素在于最好选择一个噪音低的声学环境,因为本来古琴声音已经比较小了,如果环境噪音大的话,很容易影响古琴声音的清晰度。

箜篌

箜篌(如图3)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很有特色的中国乐器。据考证,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箜篌在古代除宫廷乐队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但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十四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为了使这消失多年的乐器重现舞台,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作师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们根据古书的记载和保存下来的古代壁画的图形,设计试制了几种类型的箜篌,但是由于这些箜篌存在着许多不足,所以没有推广和流传开来。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种新型箜篌--雁柱箜篌被研制出来。它的结构比较完善、科学,音响具有民族特点,因而被推广用于音乐实践。箜篌是目前除编钟外体积最大的民族乐器,但是仍然有不少人不认识这种乐器。



如今的箜篌,形态上已经酷似西方乐器竖琴,并且从发声原理看,更加接近竖琴。因此有人也称箜篌为中国竖琴。箜篌的声音辐射没有一定的方向性,而是自然发散到四周的三维空间中,因此最常用的录音方式,就是在距离箜篌大约1米处摆放一对儿麦克风进行立体声录音。这样得到的声音,将带有自然空间的混响,音色出众。另外一种录音方法,则是两只麦克风分别对准箜篌的高音和低音弦,具体方式如同我们之前提到的钢琴录音一样。两只麦克风距离琴弦大约20-30厘米,这种近距离的拾音,能够带来更加具有冲击力的声音。但是缺点在于如果掌握不好,声音就会出现不平衡。箜篌的录音总体上来说不是很有难度,只要略微调整一下,就会有比较好的声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些民族乐器的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