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177110 发表于 2016-9-26 06:35:50

在小说与剧本中自由游走

在小说与剧本中自由游走

  海飞,男,1971年生,浙江诸暨人。曾在《收获》《人民文学》《十月》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300多万字,部分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多种选刊及各类年度精选本选用。获人民文学奖、全国短篇小说大赛一等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选刊》年度大奖等多种奖项。有《旗袍》《大西南剿匪记》《隋唐英雄》等多部影视作品。
  近日,海飞接受了华西都市报《当代书评》的专访,畅谈他的写作与生活。
  麻雀,是能叫得响亮的。所谓“一切潜伏都是人 性 的 潜伏”,所以这必须是一种不起眼的暗流涌动的符号。作为一部谍战剧,我认为《麻雀》最贴切。
  在 我 看来,真正的谍战剧并没有过滥。有许多打着谍战剧招牌的,并不是真正的谍战剧。我给那些剧取了 个 名 ,叫“ 枪 火 剧 ”。也就是,不停地在剧情中展现开枪,打斗,杀人。
  自从有了人类,那些爱恨情仇就一直在生长和延续着 ,从 未 改变。包括世俗功利,包括迎来送往,包括爱恨情仇。我一直认为,人生的美好是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有限而且短暂的,所以我们期待各种事件的发生,然后经历。这和许多人渴望旅游没什么两样,四处奔走是因为我们其实从来都不可能有来生。

专业知识很重要但讲好故事更重要
  当代书评:电视剧《麻雀》很受观众欢迎,“麻雀”这个词用于谍战显得很神秘。为什么对麻雀这个概念、意象如此感兴趣?它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
  海飞:麻雀,在飞禽中属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种。但是,我觉得“麻雀”两字里,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它像普通而平凡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麻雀,是能叫得响亮的。所谓“一切潜伏都是人性的潜伏”,所以这必须是一种不起眼的暗流涌动的符号。作为一部谍战剧,我认为《麻雀》最贴切。
  当代书评:谍战小说曾经非常火热,麦家有机要专业的背景,所以写起来算是水到渠成。您觉得您的谍战小说和麦家、龙一等比较,不同在哪里?
  海飞:讲故事需要专业知识,但这些专业知识肯定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讲好故事,一个小说家和编剧,会写到厨师、木匠,写到各种职业,你能了解的专业知识终究还是不多。重要的是讲故事讲人生,裁缝下刀,一匹布怎么裁切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个裁缝突然被人诬陷了,这才是人生变故。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专业知识不重要,专业知识会影响到剧情。麦家龙一都是谍战剧的前辈老师,从他们的小说和剧本中能学到不少东西。如果说我和他们之间的作品有什么不同,我觉得可能是我的小说更接近于一个剧的完整构架。
  当代书评:《麻雀》小说才几万字。您把它改成剧本,这是一种怎样的创作?
  海飞:《麻雀》是一部中篇小说,在《人民文学》发表后,迅速被几乎所有的选刊选载了,同时还有一些报纸连载,并进入年度小说选本。小说只有4万字,而剧本将近70万字,这里面有大量的内容需要扩充。我本人特别追求新和鲜,总是在避免重复。所以,《麻雀》剧本的创作,确实花费了我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我几乎是浸淫其中,我常常在码字特别顺畅时,按捺住小小的激动,停下来小酌一会。我甚至可以想象观众看到一些精彩桥段时那种痛快的感觉。但是大的格局和走向,以及最基本的人设,和小说原著几乎没有走样。这意味着,《麻雀》的小说提供了一个十分牢固的,并且有利于剧情生发、发展的人物设定和故事框架。所以,在改编剧本的时候,就会水到渠成。这或许与我小说家和编剧的双重身份有关。所以,对我个人而言,写的小说基本上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大纲。我相信这和别的可供影视剧改编的小说有很大不同。

谍战剧没有过滥滥的是“枪火剧”
  当代书评:写一部谍战小说或剧本,一般来说,您都做哪些准备?需要查很多资料吗?
  海飞:我比较熟悉一些当时上海滩谍战的资料。那时候的地下战争,每一个行动者几乎都是命悬一线,每一个情报工作者,都在刀锋上行走。《麻雀》里小到一个香烟的牌子,一座教堂的位置,我们都做了严谨的考究。这是我对作品最基本的要求。
  当代书评:您是如何做到在小说和剧本之间这样游刃有余的把握的呢?
  海飞:写剧本时,浮躁心态会直接影响到小说质量。剧本写作有时确实会“把笔写坏”。所以,我一直对这种浮躁的心态很警惕。我在写小说前,会有一个清空“剧本意识”的过程,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入定一样,进入到小说的核心中去。其实,“重归小说”没有那么艰难,如同一个老理发师,多年不给人理发,拿起剪刀也未必手生。重要的是,老理发师的主观上是不是想拿起这把剪刀。
  当代书评:谍战风潮,已经形成好几年了。有不少评论家,甚至包括谍战文学名家自己,都对当下谍战过多过滥的毛病进行批评。您本人对谍战电视剧现状,有怎样的观察和思考?
  海飞:在我看来,真正的谍战剧并没有过滥。有许多打着谍战剧招牌的,并不是真正的谍战剧。我给那些剧取了个名,叫“枪火剧”。也就是,不停地在剧情中展现开枪,打斗,杀人。
  当代书评:在这种情况下,您的谍战题材如何做到与众不同?您有哪些独到的经验和心得?
  海飞:在创作过程中,我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很深的“烙印”,也就是所谓的概念。
  以《麻雀》为例,它至少要有以下几个概念:一、谍战双雄。国共两方的特工,深入到汪伪的特工总部。面对共同的敌人,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是兄弟,甚至同志,有惺惺相惜,有肝胆相照。二、国军阵营的假夫妻。我一直认为所有的悲情都有相似的气息,奋战在抗日暗战下的,有我党的英雄儿女,也有国军中的爱国青年,他们将爱情深埋心底,离别的时刻,勇敢而决绝。三、再现众多原型人物,原型事件。目前,我还在进行着两个谍战小说的构思。按照惯例,都是概念先行,同时一定要尽可能避开以前剧本中曾经出现过的桥段。换句话说,要新和鲜。我确实对推理和悬疑情有独钟,同时正在筹划一个称之为“神探华良”的系列小说。根据我的判断,在不远的将来,推理悬疑会在中国出版和影视市场,占有比较重要的席位。

把电影《色戒》当作资料片来看
  当代书评:在您的很多篇小说后记中,可以看出,您写谍战小说,跟您少年的成长经历,对“民国”历史的喜爱,以及对上海的情结有很大关系。所以,对您来说,写谍战不是为了写一个离奇的故事,而是写一种时代的味道,是这样吗?能谈谈您对那个时代的迷恋到底是怎样的吗?
  海飞:在我眼里,谍战不是写谍,而是在写人的丰富内心。其实,宫斗也不是写宫斗,传奇也不是写传奇。所有的小说与影视作品,其实都是在写人的丰富内心,不然也不可能被读者和观众所接受。
  自从有了人类,那些爱恨情仇就一直在生长和延续着,从未改变。包括世俗功利,包括迎来送往,包括爱恨情仇。我一直认为,人生的美好是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有限而且短暂的,所以我们期待各种事件的发生,然后经历。这和许多人渴望旅游没什么两样,四处奔走是因为我们其实从来都不可能有来生。
  正因为人有许多欲望,所以人的内心会越来越丰富。我对复杂人性的探究,有一种固执的疯狂和兴奋的迷恋。我确实对那个时候的上海情有独钟,叮叮当当的电轨车,还有那种纯手工的呢子大衣,上面甚至留有裁缝师傅手上的余温。这都让人感到一种品质感,以及不慌不忙的人生。
  当代书评:您曾在文章中说,您把电影《色戒》当纪录片或资料片来看,考究里面的很多小细节?
  海飞:电影《色戒》在我眼里,确实是当资料片来看的。被我当作资料片的,还有《太平轮》《东风雨》《触不可及》等。我需要进入那个时代,而电影,往往比电视剧对场景、道具等有更高的要求。

用纯文学的文字来描述类型文学不会放弃小说创作
  当代书评:您的谍战文学在纯文学主流杂志《人民文学》上发表了很多,受到主流文学批评家的高度肯定。这对被视为类型小说的谍战小说,是很难得的。您怎么看待类型文字与纯文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海飞:我很喜欢写小说,即便是剧本写得昏天黑地的时候,也没有放弃小说的创作。我今年已经有多部小说发表,《长亭镇》发表在《十月》,《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选载,《秋风渡》发表在《人民文学》,《惊蛰》发表在《作家》。
  以我个人的感受,纯文学杂志从来没有排斥过类型文学。只不过是,类型文学你得用纯文学的文字来描述。比方讲,你写“磨了刀,砍了人,吸了血”,就是类型文学。你写“那一道刀光,仿佛涂着一层夜色”,就是纯文学作品。
  当代书评:读您的谍战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麻雀》,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是:语言美,有诗意,有很强的文学性。这在一般的谍战文学中,可不常见。形成这种诗意谍战小说的风格,您有怎样的自我认知或形成过程?
  海飞:在进入剧本创作前,我一直是小说家。这样的语言,是我的叙事风格,没有谍战和不谍战之分。成熟,有节奏感、有个性的语言,是一名小说家的基本功。我个人认为,如果一个小说家都没有自己的文字风格,这样的小说家很难写出优秀的小说来。

绿灵玉 发表于 2016-12-5 08:55:11

剧本的剧本学习之道,谢谢楼主的分享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小说与剧本中自由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