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 发表于 2016-6-20 09:09:23

将爱播撒在文艺志愿服务中

  ——音乐工作者用关爱辅导特殊儿童纪实

  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丰富多彩的各类文艺活动又将滋养孩子们的身心。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艺术的美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自觉承担起播撒文艺种子、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责任,以自己的艺术学养灌溉着祖国的花朵。这其中,有一批年轻的音乐家们长期不懈地坚持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用音乐的无穷魅力感染着一批特殊的孩子,帮助他们发生点滴改变,快乐地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

  把爱播撒在藏族盲童身上

  电影《来自远山的歌》讲述的故事与上海音乐学院女高音歌唱家、教授于丽红和藏族盲童德庆玉珍的故事如出一辙,仿佛就是现实版的《来自远山的歌》。

  在这部电影的首发仪式上,听过德庆玉珍歌唱的人都说她拥有一副“天籁般的嗓子”。可是,再好的天赋也需要后天的“雕琢”,这一幕后的雕琢者便是于丽红。

  德庆玉珍酷爱唱歌,受到爱心人士的帮助来到上海治疗眼疾,平时就读于上海盲童学校。3年前,上海音乐学院统战部的老师找到于丽红,希望她能够义务帮助辅导藏族贫困盲童德庆玉珍唱歌。面对邀请,于丽红一口应诺。

  第一次见面时,玉珍不敢放声唱给老师听,“上完课就缩在沙发上,我不断跟她聊天,她则用细微的声音回答,话也不多。我就慢慢教她唱最简单的练声曲,教她听音高,让她先把音唱准,同时,我也希望让我更多的学生一起帮助这位盲童”,于丽红回忆到。

  为了能让孤身在沪的玉珍不感到孤独,于丽红和其他学生一起,将玉珍要唱的歌曲刻成碟片,让她听着学习,并每周末都领着学生到玉珍的住所,送去零食和水果,和玉珍边吃边聊。于丽红的学生张婷婷说:“从此,玉珍就跟我们渐渐熟悉起来了。来上音上课成为了她每个星期最期待的事情,每到周三、周四就按捺不住给我发信息,把她新学的歌录给我听,看看有没有唱错。时间宽裕的话,上完课老师就带玉珍出去吃饭。玉珍爱吃肉,还爱吃辣,老师就专门挑她喜欢吃的,她每次都特别开心。有一次,玉珍说她最喜欢红色,到了冬天,老师给玉珍买了一件大红色的羽绒服。”

  对于玉珍这样的特殊学生,于丽红也有一套特殊的教学方法。玉珍看不见老师的表情,于丽红就让她摸自己的腰,感受自己的气息,许多发音方式都让玉珍通过摸和听去体会。在于丽红的建议下,学校还为玉珍购买了录音机,特意为她配送一架钢琴,并请钢琴系的学生教她。

  现在,在上海音乐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以于丽红为代表的帮助玉珍成长进步的爱心团队。于丽红深有感慨地说,“我要让玉珍发展成为一个有知性、有德行、有爱心的小老师。并希望她能在4年学习期间,积累一本适合她演唱的歌谱,并将其中一半制成盲文,为以后培养更多有天赋的盲人歌手打下基础,也希望她学成回到西藏后能够带动更多拥有好嗓子的小伙伴学会唱歌。”

  让特殊儿童爱上艺术

  广州交响乐团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广州巴洛克弦乐四重奏团创始人兼团长黄隽师从在上海普及室内乐的丁芷诺教授。在学习期间,他就常常跟随丁芷诺为市民普及室内乐。

  2012年,他把自己创办多年的广州小提琴音乐沙龙扩展为“广州音乐沙龙”,不定期地在各个音乐领域举办活动,让更多的琴友、乐迷拥有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也为琴童家长创造一个互相交流、分享培育孩子经验的平台,让家长和琴友们有机会与职业演奏家、导师面对面交流。

  2015年年底,黄隽和一众音乐人为广州市越秀区培智学校的同学们送上了一场形式新颖的音乐嘉年华活动。学校中的孩子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有的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有的智力有障碍。在一些人的眼里,他们是负担、包袱和累赘。但国家和社会对他们不离不弃、关爱有加。

  那天,参加演出的演员有来自广州交响乐团的专业乐手、资深媒体音乐爱好者,二胡音乐家和小魔术师等,他们的到来,使培智学校的礼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几十名小朋友用天真的表情欢迎远道而来的志愿者们。为了办好这次为特殊孩子而举行的音乐嘉年华,几位音乐人利用休息时间,精心地筹划和排练。他们希望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为特殊的孩子送上祝福和关爱。

  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唤醒了小朋友们幼小的心灵,纷纷瞪大眼睛,竖起耳朵聆听那美妙的小提琴旋律;二胡独奏《赛马》演出中,孩子们被乐曲神似的模仿马蹄、马叫声深深吸引,并跟着音乐的节奏打起了节拍;魔术表演用令人眼花缭乱的、又不时故意穿帮的魔术手法把孩子们带进了欢乐的梦幻之中;悠扬欢快的口哨表演《铃儿响叮当》《啊,朋友》童心盎然;培智学校的同学们跳起的欢乐歌舞《萤火虫》与主办方准备的小礼物、文具,让所有参加活动的孩子欢欣雀跃。

sina 发表于 2016-6-20 09:09:34

  慰藉自闭症孩子的最好“秘方”

  自电影《海洋天堂》在大银幕上表现了自闭症患者及家庭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以来,社会各界涌动出一股又一股关爱自闭症患者的暖流,给患者及其家庭越来越多的慰藉和帮助。

  成都的豆苗计划志愿者联盟从成立之时就把提高公众对自闭症的认知度、使自闭症群体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作为愿景和使命。他们知道音乐是慰藉这类群体的最好“秘方”。于是,他们主动通过微博联系上了四川音乐学院打击乐专业教授白海川。白海川当时二话不说,一口答应。就是这样的一次“答应”,白海川一做就是五年。

  五年来,白海川与四川打击乐团还建立了豆苗计划分团,他的学生也都成为了豆苗计划志愿者联盟成员。

  在最初的合作中,只有4名自闭症患者参加训练。在团员们的积极努力下,这4名孩子与团员们的相处日渐融洽。从一开始的不与团员们进行沟通,慢慢地开始学会敞开心扉与人交流;从一开始的不苟言笑,含蓄紧张,慢慢地开始学会灿烂微笑、尊重师长;从一开始的迷茫,慢慢地开始学会打击乐器的简单演奏。团员们放弃了周末难得的休息机会,坚持不懈地对这些孩子进行义务教育。

  从一开始只有4个孩子到如今16个孩子参加训练,从开始时需要家长的协助到如今孩子可以独立完成乐曲,成员们付出了无数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由于均患有不同程度的自闭症,所以在课程中,孩子们难免会与团员产生矛盾或是无法沟通的情况,普通孩子几遍就可以学会的节奏和动作,大部分孩子需要十几遍甚至是几十遍才能勉强做到。可是团员们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从最初的简单课程发展到了重奏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有心理学专家曾表示,患有自闭症等心智问题的孩子,可能在其他方面会有超常天分,比如有的孩子对音乐特别敏感,一听就会;有的孩子记忆力极强,过目不忘。这些特长如果被挖掘出来,不仅对他们的康复有益,更可能为他们未来的就业提供机会。

  一位男孩的妈妈用DV记录了儿子的每一个动作,她说:“自闭症孩子若在平时训练中明显表现出了对节奏的敏感,可以试试用艺术培训的方式来帮助训练。仅仅两次的训练,我的孩子就表现出了足够的兴趣,一个小时的培训,孩子精力特别集中,让我觉得很意外。”“佩服白老师以及四川打击乐团的团员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每个星期六坚持不懈地为孩子们一遍一遍地讲解和示范;感激他们,并没有因为孩子们的特殊性而降低对他们的要求;感谢他们,能够让孩子们在专业的舞台上绽放自己的光芒。”一位家长感激地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将爱播撒在文艺志愿服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