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夫:短篇小说让我自己先就着迷
“短篇小说让我自己先就着迷”——作家王祥夫访谈
记者:您是如何开始文学创作的?
王祥夫:说来好玩儿,是由美术入文学。小时候看一本人民社出的散文集《荔枝蜜》,封面是齐白石的《荔枝图》,那时候我特别喜欢齐白石的东西,凡他的东西在我眼里都是天上的星斗。因为这样的封面,我把里边杨朔先生的那篇《荔枝蜜》读了,那时我才十二三岁,一下就喜欢上了,那好像是我文学的开始。说到写作,我是从散文入小说。说来好笑,当时我在圈儿里有个绰号叫“小杨朔”,但很快我就从他那里出来了,我获的第一个“赵树理文学奖”金奖就是篇散文,题目是《荷心茶》,这篇作品我一直没往集子里收,没写好,有那个时代的浮光掠影,我不喜欢,有人要选,我不同意。
记者:当年鲁迅文学奖对您作品的评价“关注弱势群体的人性光芒,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揭示及独特的艺术手法”,非常准确。为什么对 “弱势”或“底层”人物的生活格外关注?
王祥夫:其实我从小到大的生活一直很优裕。我父亲是个有生活情趣的人,收入也高,举个例子,他买一大盆千头菊,那是一种能开许多许多纽扣大小花朵的品种,我记得那盆花的花冠直径有一米多大也不止,他雇一辆板车把花拉回来,但花进不了门,只好叫几个人把它从墙头抬进院子,没过几天,忽然下了一场冰雹,父亲就打着伞给那菊花撑着。我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有闲情的人,还爱喝酒,也能喝。我们住的院子是地方高干集中的地方,光市长就住了四个,还有许多局长,是那样一个环境。我也常常问自己,为什么对底层生活、对弱势人群那么关注?好像有点说不清,或者是一种生命深处的东西。记得那年下大雪,特别冷,我从外边回来,看到一个乡下老头蹲在楼道,又冷又饿的样子。可能就是人性的东西在里边,我想叫他进到我的家里来,他不进,我给他拿一些吃的,他也不要,但我心里一直记挂着他,我想晚上他要还在那里我可以让他在我家里睡一晚,但天快黑的时候我发现他不在了,心里很是怅然。我没插过队,没赶上。我对乡下的认识,一是当年我在照相馆工作,因为年轻总是被派到乡下,再就是我下去挂职当个副镇长,对下边就更清楚了。但我知道这都是面上的东西,骨子里的东西不好说清,是生命中的东西。同情弱者,关注底层,我觉得这是人们共同都有的一些东西,只不过我把他们写了出来。
记者:您的创作大多以中短篇小说为主,似乎对中短篇创作情有独钟。
王祥夫:我偏爱短篇,认为写短篇是个十分高级的技术活儿,短篇小说让我自己先就着迷,我现在也最怕写短篇,好的短篇肯定是可遇而不可求。我实际上很注意当代的短篇,几乎碰到就要翻一下,好像做买卖的要看个行情,看看别人都在卖些什么,有什么东西我没见过。我比较敬畏短篇,说到文学这一块儿,惟有写短篇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艺术家,写中篇也就那么回事,中篇要的是分量和力度,要的是人物和故事,短篇不一样。我是通过中篇“出击”读者,我知道自己的某个中篇已经打击到读者的哪一部分神经了,但短篇对读者只能是一种引诱,一种挑逗。我知道喜欢我短篇的人是小众,大多都是圈儿里人或者是喜欢文学的人们,这也就够了,不需要那么多,多了就说明有问题了,就短篇小说而言,你永远不会是大众情人,有几个人喜欢你已经足够。短篇小说我是越写越怕,越写越爱,越怕还越想写。短篇小说让我爱不释手。
记者:您的作品题材很广泛,通常怎样确定选题?
王祥夫:我写女性比较多,女性由于生理的关系我想再过一千年也许都还是“弱者”,人总是同情弱者。以前我的农村题材小说多一些,现在城市题材也渐渐多起来。我比较多变,从题材到手法和风格,这又好又不好,但我这个人就是喜新厌旧,常用的手法,写写就自己烦了,就想着要改变一下,但我也想保持,把自己的风格保持住,但故事本身有一种东西要你必须那样去叙述,必须去变,你也没办法。一个作家风格的变化,往往是故事主体下达了命令,你不那样,你就别想写好。短篇小说要想保持一种不变的风格是一件大难事,有时候等同于自杀,越是风格突出的短篇小说家遇到的这个问题就越严重。该怎么写就怎么写吧,我对自己说,总不能让风格把自己写死了。熟悉我的评论家和读者知道我总是变来变去,
记者:除了小说创作,您对绘画、书法、收藏等都非常有研究,且您本人绘画颇有黄宾虹之风,平时会怎样分配时间?小说创作在其中意味着什么?
王祥夫:画画儿是小时候的事。小时候以为这是件苦差事,想出去玩儿,却偏被逼着坐在那里画一只工笔蚂蚱,你心里就有许多的不满,想反抗。我父亲去世得早,他一去世就没人再那么严厉地管我了,母亲不怎么干涉我的事,也不管我画画儿,我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时候,我十六七,忽然想把我的屋子刷成蓝色,就马上刷成蓝色,那个蓝,真是蓝!进了屋里就像是进到了照相馆的暗室,我母亲也不干涉,母亲也是个有闲情的人,养花、养蝈蝈、坐在那里看画册。那年我忽然想在墙上写字,觉得那也许是一种很好的装饰,主要是想要与众不同,便用灰颜色在墙上写满了字,有人说还挺好看,我母亲也不干涉我,让我自由发展。
真正又开始认真画画儿已是三十岁以后的事,才忽然觉得笔墨是件大好的事,才觉得是真美,看一条墨线在宣纸上慢慢生长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艺术都是共通的,比如看黄宾虹的山水,忽然就让人想到小说不要写那么明白,要让人们去想,黄的山水的妙处这算一点,这地方,那地方,总有让你意想不到的妙处,但你必须要去想一下,写小说最忌把话都说明白,你要是都说明白了还让读者读什么?我现在的习惯是每个月的上半个月先得把这个月要做的事做完,也就是写小说,中篇或短篇,写完了,才可以去做别的。
我对自己比较严,小说这一块儿,散文那一块儿,都有个计划在那里。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一日不做,一日不得食!”坚决是这样。还有一句话,是黄宾虹说的,我以他的话要求我自己:“力学、深思、守常、达变。”画画儿写字对我来说是休息,我现在山水画得多一点,花鸟不怎么画,我觉得花鸟和我不对路,我的心境是山水而不是花鸟的。但有人想让我画我也画,难得让别人高兴。书法我谈不上,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能落款就行,我不写大字,小字还可以,我喜欢朴素简单,我的书法就是这种风范,我以为好的书法是猛看一般,越看越好,我要求自己写字要一笔一划干干净净也安安静静。
记者:新的一年有什么创作打算?
王祥夫:今年的打算还是写短篇和中篇,同时写一些散文,出三本散文集子,一本谈吃,一本谈画,一本谈收藏。好长时间了,我总想让自己静下来好好写一部长篇,我觉得我的经历与阅历也许可以让我把下一部长篇写得再好一些,我明白,我离我自己现在是越来越近,是快到要写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了,一个作家总是要书归正传的,写自己生活的东西也许会更有力量。因为一个人,最了解的是他自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