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七子
“吴中七子”之目在清代乾隆到道光年间先后有二个,这是分别为二个词人群而又皆隶属“浙派”体系,在时序上又恰好是一属中期“浙派”,一属“浙派”后期,为叙述的方便,区别以“前吴中七子”、“后吴中七子”。“前吴中七子”是王鸣盛、吴泰来、钱大听、赵文哲、曹仁虎、黄文莲和王昶。其中王昶名高位重,声气广通,对词的建设贡献殊巨。王昶,字德甫,号兰泉,晚号述庵,上海青浦人。著《春融堂集》,有《琴画楼词》四卷。又编《明词综》、《国朝词综》等,並辑同时词人作品为《琴画楼词钞》二十五卷,可视作为“浙派”中期名家的汇集。他的词创作以雍容清雅为主,变“浙派”通常表现的幽淡之格,这是援诗坛格调派入词苑的结果,与他的身份相契合。
“前吴中七子”大都以精于经术史学闻名于世,如王鸣盛,钱大听。他们的词均属早年所作,后来皆弃去不为。以词而论成就最高的是赵文哲。赵氏字升之,号璞函,上海人,有《媕雅堂词》。他的词情味浓厚,韵致圆美流转,是中期“浙派”不多见的抒情高手,故陈廷焯《云韶集》对其评价极高。
“后吴中七子”是朱授、沈传桂、沈彦曾、戈载、吴嘉淦、王嘉禄、陈彬华七人。朱绶有《知止堂词录》,沈传桂有《清梦庵二白词》,是“七子”中佼佼者。名声最大的是戈载,戈氏号顺卿,有《翠薇花馆词》多至三十九卷,又纂《宋七家词选》、《词林正韵》、《续绝妙好词》等。他通音律,自诩“字字协律”,是后期“浙词”的格律派代表。“七子”词的弊病即如郭频伽所指出的“疑若可听,问其何语,卒不能明”的那种习气。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对之攻讦最力,深恶痛疾,认为是“极词场之变态”。总之,后“吴中七子”的词风与嘉、道以来整个社会现实脱离太严重,在风声鹤唳的对势中依然如戈载那样只求协律,不讲意味情思,难怪要被严加指斥的。“浙派”词至戈载一流,正见出路子愈走愈窄,已无生路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