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一百强”看金庸
从“小说一百强”看金庸
20世纪末,先是美国现代图书馆评出“20世纪英文小说一百强”;香港《亚洲周刊》亦步亦趋,约请余秋雨、王蒙、王晓明、刘再复、谢冕、南方朔、施叔青、郑树森、王德威、刘以鬯、黄继持、黄子平、潘雨桐、黄孟文等十四位评委,评出“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对照两份榜单,甚是好玩。“中文小说一百强”前四部中,有三部是短篇集(《呐喊》《边城》《传奇》);前七部中,有四部是短篇集(多了《台北人》)。而“英文小说一百强”中,竟无一部短篇小说!也不仅是这“20世纪英文小说一百强”,西方人评选小说名著,历来很少将短篇小说集放到前列。
这是因为西方所写短篇小说太差,而汉语短篇小说写得太好?
假如英语(或西方)短篇小说的成就并不低于吾国,则20世纪中国的长篇小说创作的成就,可就太寒碜了。
我一直主张,各类文体并无明显的高下之分,每位创作者的成就才有高低之别。但是,我在这话之前,也一直都有前置语:必须篇幅大致相当。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某种程度上,可视为两种文体。
小说只要写得够长,成就必然高于所有的短篇小说?这话,我可不敢说。只能说,长篇小说写到极致,所谓“鸿篇巨制”,成就必然高于写到极致的短篇小说。《红楼梦》高于唐传奇,高于《聊斋志异》,高于《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高于《边城》,也高于世界各国所有小说家写的所有的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即便没写到极致,没写到最好,长篇小说写到接近最好,如《水浒传》《金瓶梅》,成就也高于《呐喊》与《边城》,且不止高出一点半点。
20世纪中国“新文学”或“纯文学”中,怕是没有写到极致与接近极致的长篇小说,《呐喊》排名第一,不能说是不公正。
鲁迅是第一个写“纯文学”的白话小说的(“俗文学”中白话小说的传统一直没断过),写的又只是短篇小说,而居然成就最高。这未必显出他的“高帅富”,只是必然见得后来者的“矮穷挫”。中国“新文学”的小说成就,被盲目夸大了。钱谷融先生成为现代文学批评大家,非出本愿,他晚年回顾:“原来我说让我教古典文学、外国文学都行,就现代文学我不教,学校却要我教现代文学。我是最不喜欢现代文学的,……现代文学比古代文学差多了,也比外国现代文学差。”(李怀宇《访问历史》326页)老舍与钱锺书都认为鲁迅气魄不够,写不好长篇小说,当然这只是猜测,未必属实;但鲁迅确实想过要写,也有时间写,而终于没写出哪怕一部长篇小说。
沈从文先生各方面都比金庸更具优势,他唯一的劣势是,笔让人给夺下了,连《长河》也没写完,不让先生写完。
篇幅相当的各类文学体裁,并无明显的高下之分,但不能说全无高下之分。武侠小说写得再好,也就94分,长篇“文学小说”写到极致,可得99分——这种说法,我是接受的,承认的。但认定所有的“文学小说”必然高于所有的“武侠小说”,那就近于扯淡了。武侠小说写得再好,也就94分,金庸写到了92分;长篇“文学小说”写到极致,可得99分,但真正写到的,不过88分。
金庸小说不能与《红楼梦》比,比《水浒》也略不及,但高于《呐喊》,高于《边城》,高于《传奇》,高于《台北人》,也高于20世纪中国所有长篇的“文学小说”。
我将金庸所写章回体小说、“通俗小说”,放在中国传统小说(所有的白话小说在吾国一直都被认作“通俗”,小说获得文学上的“正统”地位距今不足百年)的行列,认为金庸是曹雪芹尔后二百年间中国小说家第一人,而将“新文学”“纯文学”中的小说创作忽略不计,原因在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