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jian123 发表于 2015-9-17 22:53:58

家庭录音系列教程(四)——话筒与拾音-续2


4. 三种拾音技术

1) 远距离拾音技术

这是一种传统的录音技术,在使用自然混响的年代,直接声和混响声的合适比例是话筒的设置准则,所以要求话筒的距离较远。一般以室内的混响半径为参考数值:主话筒在混响半径的±0.5-1米左右,辅助加强话筒多半应在混响半径以内。

混响半径:在反射声场中距离声场的某一点,是直接声和混响声的强度相等之处,由这点到声源的距离,称之为混响半径。

因为篇幅,就不说它的计算公式了。我们现在还是先快速了解一个基本的录音体系并开始实践的好,等到了一定水平后,各位再参看各种专业录音书籍,以深入了解更多的理论。不然,可能先就被这些理论吓跑或搞得入睡了。呵呵。

总之,这种远距离拾音技术到今天也还是常用的,象录制大型交响乐队的古典作品或大合唱等。当然了,在家庭录音室里,我们只能用录直接声加人工混响声的方法来模拟了。

2) 近距离拾音技术

现在用得最多的一种录音技术,一般距离在1米左右到几厘米,更有超距离录音,可在1厘米左右。

如此近的距离,对话筒就有一些要求了:

(1) 选低灵敏度与动态范围宽的。

(2) 近距离录人声,防喷罩不可少。

(3) 指向上以具有超指向或可变的为佳。

(4) 话筒的放置要摆放在声源辐射频率的均衡之处。这是说的什么?例如长笛类吹管乐器,这个位置就是指的吹管管身的下半部,而不是管口,也不是吹口处!(对各种乐器录音时的话筒摆放问题,在后面章节中会做详细介绍。不过在这里先介绍一个小方法:相信自己的耳朵,掩住一只,把另一只对着声源,并在声源附近上下左右移动,找到最佳拾音点。方法看上去是笨了点,不过倒也管用。不妨一试。)



好,说到这里,我们就该来看看录架子(爵士)鼓时怎么摆放话筒和录音?

1. 通通鼓:最好每个上面一支动圈话筒,放在离鼓心1/3的鼓皮上方,距鼓皮5-10厘米;或者把鼓背面皮拿到,将话筒伸进鼓的共鸣腔内拾音,位置和距离同前。

2. 军鼓:一种方法和录通鼓的一样;另一种则是把一支放在鼓正面,位置距离同通通鼓,主要录鼓皮振动声,再用一支对准军鼓的侧面边孔,距离2-5厘米,录鼓弦振动声。这种方法把两支话筒的信号以适当电平混合,效果不错。

3. 大鼓:揭开鼓背面皮把话筒伸进共鸣腔内拾音,共鸣腔内填放一些绵软多吼织物,一来吸收高频,抑制鼓的共振,二来可使鼓的音色更浑厚。

4. 吊钹:用电容话筒,将它悬垂在吊钹上方50-100厘米左右处。

5. 立镲:用电容话筒,放置于两片镲开合的缝隙边或上片的边缘,距离5-10厘米左右。

这样摆放话筒,当然是用的多路话筒录音法。这样,每个鼓件都有话筒进行拾音,可对每个鼓件进行声象、电平的调整,效果不错。甚至可以采用分期录音的形式,先听着"点"录大鼓和军鼓,再录通通鼓,最后是吊钹和立镲。

上述方法是一种需要很多经验和时间的录音制作方法,如果在刚开始进行录音的学习,不妨用前面提到的主话筒录音法录鼓:一对电容话筒录立体声,两支动圈话筒分别录军鼓和大鼓。由于只用了三到四个话筒,则容易处理一些。如果想做得再细点,你可以把主话筒录下的立体声轨复制成两份,一份做镲,一份做通通鼓,通过对它们再作后期处理,做出一立体声的镲和一立体声的通通鼓。当然,这样做的话,则还是在以电脑为中心的音频工作站上,用软件做最为合适。

其它打击乐器的录制根据不同类型的打击乐器,采用不同的录音方法。

象钹、锣之类音头的冲击力很强,声功率较大且高频泛音较多,就用带衰减装置的电容话筒,设置在乐器平面的垂直方面,距离在1米左右进行调整。

手鼓、沙锤类乐器也用电容话筒来录音,距离可在5-50厘米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

任何录音都应以声源为主,就是说声源本身要好,再加上好的话筒、录音方法、录音器材和经验才能录下好的录音作品。对架子鼓来说,就要求鼓手本身就要打得好!鼓音色要调得好!要能保证节奏稳,跟"点"跟得住,不乱;打鼓时的力度也要均衡。

实际录音时,可先让鼓手用最大力度打上一段,调整好录音电平,以接近失真而又不失真(调到Peak灯只是时而一亮时,再把电平往下调一下1-2dB即可)为宜。有条件的,最好可加上压缩器(关于效果器的内容将在后面章节中详细介绍)。

3) 直接拾音技术

不以空气做媒质,而是以固体振动传导或以电磁振荡传导的拾音技术。

分两类:

(1) 乐器上有拾音下放大装置的,或可直接输出电信号的。如电吉它,电贝司,合成器等。对此类乐器的录音,可通过音箱,再用话筒对着音箱做近距离录音。当然,如果这样的效果并不好,那还不如直接录音,把乐器的输出插到调音台的输入口罢了。

(2) 用接触式传声器的直接拾音。除非你有一个优质的平板话筒,不然用现在国内的一些乐器拾音器来拾音可就太差劲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庭录音系列教程(四)——话筒与拾音-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