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歌词史上的精彩
走在大街小巷,或侧身华堂民居,总能听到几句一串时尚的流行歌曲声腔。其中,有身着时髦色彩的青年男女,有轻歌慢哼解闷去乏的长辈……有趣又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刚过牙牙学语年龄的小家伙们,也像模像样地学着大人,唱起了还不属于他们的成人歌曲。我姑且不论这些香港歌曲是否适宜可爱的孩子们演唱。也许他们还主要是迷恋于刘德华、张学友、谭咏麟、林忆莲、陈奕迅一类的歌星。他们决然不会去理会写作者们。他们往往会选择最平常的意象作为表达的动情点,由小见大,从微见著,使长短不过百字左右的歌词,表现出许多鲜活题材,或不同鲜明主题。多年来,香港学者黄志华、朱耀伟、梁伟诗考量流行音乐走向,从美学分析的角度,对近40年来四代16位代表人物,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访谈与解读,展现了当代香港《词家有道》的精彩。
书中的文字,可以说是香港词话的集体表达,更是粤语流行歌词创作的经典口述史。虽然黄霑、林振强两位殿堂级词家已故缺席,引为遗憾,但应三位访谈者分别邀请,激情应答、睿智出语的词人们,依然代表着香港词坛不同时期的风采。诸如成名于上世纪70年代的郑国江、卢国沾,80年代的林夕、周耀辉,90年代的黄伟文、乔靖夫及本世纪初的林若宁、周博贤等,充分围绕创作本身做了一次回顾和解说,并针对当下流行歌词创作、粤语歌曲前景,以及音乐工厂、文化产业发展,发出了独特而确切的断语与忧思。
他们大多非歌词专业科班出身,而是从业余创作开始的。一番努力,几经辗转,他们相继成为了香港音乐事业的中坚力量。作为粤语流行曲振兴后的第一代填词人精英的黎彼得,早年随寡母卖报为生,后转为私家车司机,缘于一次参加《星岛日报》征文获奖,便有了投稿写专栏的极大兴致。往后,他写出了《财神到》、《打雀英雄传》等一系列好歌,赢得了“鬼马词人”的美誉。
词人们用心写词,以爱系词,有道而为,忧乐论道。他们有过对厮守倚声填词传统致使因曲害词、创作断层的忧虑,有过对追求“中国风”而有形无神、片面复古的质疑,然而,无论是成曲后精心填词,还是为歌手定身写词,他们的词儿,都是切身触目的见闻感思。 香港歌词史上的精彩
——评黄志华等著《词家有道:香港16词人访谈录》
向敬之
走在大街小巷,或侧身华堂民居,总能听到几句一串时尚的流行歌曲声腔。其中,有身着时髦色彩的青年男女,有轻歌慢哼解闷去乏的长辈……有趣又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刚过牙牙学语年龄的小家伙们,也像模像样地学着大人,唱起了还不属于他们的成人歌曲。
我姑且不论这些香港歌曲是否适宜可爱的孩子们演唱。也许他们还主要是迷恋于刘德华、张学友、谭咏麟、林忆莲、陈奕迅一类的歌星。他们决然不会去理会写作者们。我半自发地开始关注港产歌曲,试图发现其特殊的魅力和韵味。黄霑、林夕等一系列的名字,陆续出现在我的视阈中。我想了解这些接连不断的香港歌曲(主要是粤语歌曲和华语歌曲),以及词人们的思想、坚持与选择。
这些辛勤的词人们,虽非先天的歌词创作天才,却积极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积累,厚积薄发,带给了人们无穷无尽的喜悦与期待。他们往往会选择最平常的意象作为表达的动情点,由小见大,从微见著,使长短不过百字左右的歌词,表现出许多鲜活题材,或不同鲜明主题。多年来,香港学者黄志华、朱耀伟、梁伟诗立于全球化、时代化的文化背景中,洞察香港词坛嬗变,考量流行音乐走向,从史学梳理、美学分析的角度,对近40年来四代16位代表人物,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访谈与解读,展现了当代香港《词家有道》的精彩。
书中的文字,可以说是香港词话的集体表达,更是粤语流行歌词创作的经典口述史。虽然黄霑、林振强两位殿堂级词家已故缺席,引为遗憾,但应三位访谈者分别邀请,激情应答、睿智出语的词人们,依然代表着香港词坛不同时期的风采。诸如成名于上世纪70年代的郑国江、卢国沾,80年代的林夕、周耀辉,90年代的黄伟文、乔靖夫及世纪初的林若宁、周博贤等,充分围绕创作本身作了一次回顾和解说,并针对当下流行歌词创作、粤语歌曲前景,以及音乐工厂、文化产业发展,发出了独特而确切的断语同忧思。
他们大多非歌词专业科班出身,而是从业余创作开始的。一番努力,几经展转,他们相继成为了香港音乐事业的中坚力量。作为粤语流行曲振兴后的第一代填词人精英的黎彼得,早年随寡母卖报为生,后转为私家车司机,缘于一次参加星岛日报征文获奖,便有了投稿写专栏的极大兴致。他自小在戏班长大,长期受粤剧熏染,后专以香港地道的广州话写词,抒写熟悉的底层生活,反映社会的种种现状,突破寒碜失恋歌的旧传统,追求通俗亲切、生动有趣且震撼伪饰、针砭时弊的境界,写出了《财神到》、《打雀英雄传》等一系列好歌,赢得了“鬼马词人”的美誉。
曾于以一曲《奥运北京》,斩获2008年北京奥运宣传活动主题曲桂冠的向雪怀,从业流行音乐二十余载,不断调整创作生涯中的不同状态,实现不同的艺术取向。他敢于从《午夜丽人》对客人的一笑一颦中表达各个人物心情、勇于使用直指香艳生活的诸多禁字暴露世态,为流行音乐史生发出了一个时代的光芒。即便在夕爷、阿Y支撑整个填词市场时,他也是特立独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寻求人生的艺术梦想。他可以将富于强烈小资情感的歌词写出熟悉的风味,也能超越国界将融会民族情谊、国际友谊的内涵,写入弥久珍贵的好词儿中。
作为后九七的词曲创作人,李峻一从加拿大潜修音乐归来后,一边在澳门演艺学院兼任导师,一边投身香港的音乐创作事业。他用字简单,清新通俗,简洁感人,又不时从传统小说、古典诗词、外国作品汲取营养,一直坚守着创作多元化状态。他在流行歌词新诗化同通俗化兼容中创新出彩,实现突破成长、锐意转型,年纪轻轻,却有一种崇尚仁义的武侠精神,怀抱于胸,而非简单地将传统武侠主题圈定在行侠仗义、武功高强、浪子英雄、美女投怀送抱的层面。
林夕与黄伟文,是当代香港流行音乐的代名词。一个专攻歌词诗文,已连续13次获得叱咤乐坛流行榜叱咤填词人大奖;一个集词人、电台及电视节目主持、演员、时装设计师、专栏作家于一身,且在词坛获奖无数。他们用实例和实力,影响和注脚着属于他们的时代。林夕曾研究九叶诗派写出硕士论文,但在后来的创作中,并没有过多地受九叶诗派影响,而是将不同语言风格的东西方文化熔冶一炉,让流行歌词绵里藏针,走出了自己的路,使无论是情歌、励志歌还是其他体裁的作品,都能长久地得到听众叫好叫座,而无愧于王菲的御用词人、香港词神一类的殊荣。多面手黄伟文,虽较之于林氏,属后起之秀,他在歌词中倾注且历练真情实感、奇思妙想和求新出彩的功夫,成就了他的不可被取代性。哪怕是曾有作品富有争议,或是写作口语歌却淡化节奏感,或者是屡获大奖后一度减产,但他欣然与林先辈互作对方的电兔。他们两人在香港“词坛正处于青黄不接之期”,写出了“香港六百万人的心声”。
被黄志华们逐一采访的优秀词人,还有2004年开始发展中国本土动漫《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卢永强、因版权问题而不能将替梅艳芳创作的《抱紧眼前人》收进专集的潘源良、给唐涤生写十个“服”字的周礼茂、写词从不考虑文学性的刘卓辉,以及“香港词坛四小公主”之一的张美贤。他们从创作感悟、阅读感知与生活感受出发,谈得头头是道。虽然在歌词与文学性关系上各有见解,但他们带有强烈音乐性的文字,不论是写情欲、暴力、人生、时事之类题材,还是形诸通俗、婉约、酷异、豪侠等风格,或者探索语体化、口语化、规整化、散文化等形式,都能较好与不同文化、社会、历史、经济等联系一起。他们的词,多是生活与哲理的兼容、自然同淳朴的结合,很少有口号、概念、血腥、虚幻的影子。
词人们用心写词,以爱系词,有道而为,忧乐论道。他们有过对厮守倚声填词传统致使因曲害词、创作断层的忧虑,有过对追求“中国风”而有形无神、片面复古的质疑,然而,无论是成曲后精心填词,还是为歌手定身写词,他们的词儿,都是切身触目的见闻感思。他们所到之处、所闻之事,皆有感悟,粗看平凡琐碎的事物,经几句歌词就被言简意赅地概括,使平淡无奇的生活现象,发掘出蕴藏的丰富内容和淡雅风格,其中既有人生的品味,又有生活的情趣。他们把现实生活、真实情爱,写进充满亲切而美丽的字里行间与心路历程,营造起一个近乎完美但异常舒适的情感驿站,灵活地借助富于律动美和文字美的音乐情思,满足置身于这个悲剧世界中需要抚慰、激励和宣泄的广大听众的心理渴求,哪怕是带有浓浓又淡淡的忧伤。
对歌词同样满怀深情、不乏痴情的黄志华们,更是在不拟设特定研究目标的背景中,访谈这些热爱生活、认真体悟的词人,诱引他们轻松而谈、倾情而论,使之就华语歌曲的艺术性与思想性进行漫谈,探索优美和壮美共浸的美学追求、清雅同通俗寓含的审美趣味,解析真情与哲思同生的价值取向、庄重同谐趣融会的思想架构,让不厚而不薄且带有创作隽语、人生和代表作的《词家有道》,为我们悦读他们对粤语流行曲事业的钟情、恋爱同欢欣,感受当代香港歌词史上的精神和气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精彩的、近距离的机会。这样的机会,虽然那些激情学唱流行曲的豆蔻少年,暂且不会过多地细想,但,其中各种各样的朦胧的懵懂和期待,已悄然留在我的记忆和思绪中,将慢慢地为我带来温柔和慰藉,以及渐渐销蚀我茫然过后、迷惘之余的感伤与苍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