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告 也 要 讲 质 量
本帖最后由 山水夫然 于 2015-7-5 21:12 编辑广 告 也 要 讲 质 量
电视台为了收视率和创收做广告,厂家为了扩大知名度和销售额做广告,艺人为了求财求名做广告,各有所需各有所图,这都是很正常的商业活动,是无可非议的。关键是要保证广告的基本质量,广告的基本质量最直观的是广告背景、广告词、口语表达等几个重要环节。质量好的广告,老百姓喜欢看,电视的收视效果自然会好,对广告三方(广告商、厂家、广告人)或许都可以名利双收。质量差的广告对三方都不利,细想起来最受伤的还是媒体,讲轻点认为你水平差,不清楚广告好坏的护誉力和杀伤力有多大;讲重点认为你缺乏职业良知,见利忘义,为了创收不顾职业操守。正规的媒体为了事业的滚动发展,需要利用广告收入来弥补经费的不足,国家的政策是允许的,老百姓也是能够理解的。问题是有少数媒体只追求广告的丰厚进帐,却勿略了劣质广告对自身信誉度的不良影响,因为媒体的信誉是金钱买不到的。
前一段,偶而看到了湖南都市频道的两则广告,感觉很倒胃口,干脆换了别的频道了事。
一则是糊涂味槟榔的广告,开始几句广告词还没什么,后来越讲越不靠谱,广告画面与语言表达十分低俗,居然以几位泳装美女的臀部作背景展示几包糊涂味槟榔,这样的广告画面能给观众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效果?试想这样的槟榔谁还敢嚼。不知广告设计者是搞笑还是“创新”,不管是出于何种考虑,给观众的视觉效果却显得过于低俗和难以接受。在广告设计上标新立异其实也未尝不可,题材和方式多得很,不一定非要局限在美女的臀部上做文章。广告是一门专门的学问,从业者还是应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行,现在广告公司多于牛毛,严格的讲真正合格的并不多,不少是滥竽充数,自以为拿了刀捉得猪叫就算“屠夫”。为了保证广告质量和广告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一问题希望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则广告是省内某著名相声演员为邵阳老酒做的广告,广告词很平淡,无所谓优劣。关键是这位演员同志的口语表达,不管你用方言还是普通话,发音一定要准确,好端端的“邵阳老酒”被他有意读成“邵阳老鸠” ,而且还要把重音特别放在“鸠”(第4声)字上,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有一种给人流里流气的低俗感觉。正常的长沙人无伦何种场合从来不会将“酒”字读成“鸠”字,本人不清楚这位演员是哪里人,湖南各地的方言似乎也没有这种发音的。可能是这位演员同志想通过口语变音来达到某种轰动效果,也可能认为自己刚提拔到省曲协的领导岗位,刻意追求自认为属于平民化的风格。我认为该演员同志过于刻意打造自己的公众形象,在口语发音的设计思路上犯了南辕北辙的错误,将娱乐节目相声双簧的搞笑手法用于告知性导向性很强的广告节目,就好比美女穿“比基尼”参加模持大赛很正常,既能够充分展示女性的人体美与曲线美,又能够给广大观赏者带来难得的艺术享受。如果无缘无故美女穿“比基尼”大摇大摆走在马路上,那就显然是不正常了,所有目睹的路人都会认为这美女十有八、九是脑壳有毛病,神经不正常。同样是穿“比基尼”,因为地点和场合不一样,给人的感觉与认知也就完全不一样。由此可见,套路与章法不是万能“钥匙”,是绝不能“张冠李戴”的,这位相声演员的问题就出在这里,所以导致广告效果大打折扣。
口语表达是展示广告效果的重要环节,我突然回想起多年前央视举办的一次诗歌朗诵会上,两位男女配音演员朗诵高尔基的散文“海燕”的情景,毫不夸张的讲,那确实是一种文化与听觉的双层享受。一个好广告的口语表达就是一篇精彩的朗诵词,可以使听众赏心悦耳久久难忘,这正是广告追求的效果之一。低劣和哗众取宠的口语表达只会适得其反。
夫然
2012年11月25日夜深于长沙清水塘
现在大量的广告毫无创意,充斥荧屏令人无奈啊 本帖最后由 山水夫然 于 2015-7-6 16:37 编辑
谢谢冰峰雪鹰网友的热情跟帖!看你的网名好像来自东北、新彊、西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