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音乐配器与制作
《电脑音乐配器与制作》教学思路及教材编写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匡勇胜
电脑音乐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国内开始研究,十年来,已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已由最初个体的尝试发展为规模性的教学。目前国内已有众多艺术院校开设了电脑音乐专业;同时,电脑音乐作为音乐专业学生学习的选修或普修课程,更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悉与掌握。随着电脑技术的迅猛发展,不经意间,电脑音乐已走进您的生活,慢慢成为一个音乐学习者不可或缺的一门音乐技能。
一门学科的普及推广与发展,除了优秀的教师、必备的教学设备(电脑、音序软件、合成器、音源等)外,必须有科学的、合乎实际的教材作为辅助。纵观国内电脑音乐课程的教学,基本还停留于教师口述、演示、讲解、学生记下一页一页厚厚的笔记上。不排除已有优秀的教师已写下了优秀的讲义,但目前还见不到一本规范的电脑音乐教材。电脑音乐软件操作教材虽然不少,可惜这只有单纯的技术操作,并没涉及音乐艺术。这无疑将阻碍电脑音乐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这不能不说是电脑音乐教学的一大遗憾!
电脑音乐教学包括配器与制作两大部分。配器即把音乐作品和声化、织体化、音色化等,这反映一个人的综合音乐素养。制作则是在电脑音乐软件中把配器的音乐音响化,使之更符合人们听觉的审美习惯;通过对配器作品的润色,达到最佳的音乐音响效果,这同样反映一个人的综合音乐素养。在传统音乐中,音乐的配器与制作是可分的,写完总谱的作曲家们把乐谱交给指挥与演奏家们就行了。但就电脑音乐而言,配器与制作密不可分;你把你所想象构思的总谱输入电脑后,那甚至只是个惨不可听的半成品!只有通过良好的制作,才能把配器的音乐美与音响美表现出来。
目前国内电脑音乐的教学大多都是把这两部分分割开来:一方面是单一的电脑音乐软件操作的教学;另一方面是传统的作曲理论课程的学习。这使得学生们在以后的电脑音乐实践中要走很多的弯路——他们缺乏对作品后期制作的概念。
解决学生配器与制作脱节的方法很简单——从一开始就把配器与制作相结合进行讲授。这也是电脑音乐配器与制作教学的基本思路及教材编写的基本出发点。
作为电脑音乐教学,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忽视这一点——电脑本身。电脑能为我们进行电脑音乐教学带来很多便利,最重要的是它能把我们好的或坏的配器作品都变成实时的音响效果并能进行修改或调整。这为电脑音乐配器与制作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这也能使电脑音乐教学取得比传统配器教学高得多的教学效率及更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一大堆已不可变的磁带、CD及冷冰冰的谱例。
笔者目前正在编写电脑音乐配器与制作教材,教材的编写正是基于以上几点——以电脑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特性音乐片断的编配、讲解、演奏,以不同的制作手段对同一配器音乐进行即时性的处理,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提高学生对音乐、音响美的鉴赏力(这是传统配器教学无法做到的),掌握各种制作手法,从而形成电脑音乐配器与制作的综合能力。
(一)教材编写思路
把配器分为两大部分——传统管弦乐配器与通俗音乐配器(包括管弦乐与通俗音乐相结合的综合配器),而电脑音乐的制作技术则贯穿于配器教学的始终。
基于通俗音乐的广泛应用,我们专业音乐工作者已不能回避通俗音乐,而通俗音乐配器则正是目前专业音乐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借着电脑音乐这一新生事物,有必要对通俗音乐的配器进行重点的教学;以不至于使我们的专业毕业生步入社会后,自己去面对这一个陌生的领域,而耗费大量精力去研究学习本来在校就能掌握的这一基本技能。
(二)教材编写体例
管弦乐配器与通俗音乐配器在教材编写体例上原则同于传统的配器教材:从具体典型的配器谱例出发,以点带面,使学生在理论及音乐、音响效果上掌握配器的技术。
传统配器教材往往从乐器法开始,对乐器分类进行介绍,而后是同类乐器(如弦乐组)的配器,最后是综合乐队的配器。电脑音乐配器在体例上沿袭传统配器,只是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有些不同——侧重于各类风格的综合乐队配器,配器谱例的出发点也不一样(在后文将详述)。
与配器相对应的电脑音乐制作,其技术包括:音色演奏、音色编辑、声音相位、效果器安排与调制、声场宽度与厚度处理、音响均衡与平衡、各种控制器使用、系统信息的设置等等。它们虽然有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但运用起来却根据具体情况有很大的区别,并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不方便也无法独立出来进行阐述。例如声音相位,同一乐队编制中的长笛,在一首乐曲中可能声音居中,在另一首乐曲中也可能声音偏左。正据于此,所以只有把制作技术融于具体配器教学中,视情况不同而进行讲授;也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实践中予以灵活运用。实际上,制作已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而是一门与音乐相紧密联系的艺术。
(三)教材编写主要内容
《电脑音乐配器与制作》教材按教学先后顺序分为三大部分:电脑音乐乐器法及制作、乐器分类同组乐器的配器及制作、综合乐队的配器及制作。
(1) 电脑音乐乐器法及制作
在乐器法的教材编写中,要涉及到音色的演奏、编辑及效果器调制技术。教材要列出能反映各种乐器音域特点、体现各种演奏技法的谱例,并结合谱例详述制作技术。如此,学生就能在电脑上把乐器法的要求完美的再现出来。例如一段小提琴谱例,既有连弓、跳弓,又有颤弓、断弓等,学生根据谱例把乐谱输入电脑,这样既能熟记乐器的演奏法,又能根据音乐要求掌握制作技术,并能现场听到音响效果,而不仅仅停留于纸上谈兵。
有几点需强调指出:音色演奏既包括真实乐器的演奏方法,也包括如何在电脑上对真实乐器进行模拟的演奏(即对传统乐器的再现);乐器音域也要使学生树立两种观念:一是遵循传统乐器的音域特点,二是要“反”传统乐器的音域特点,可以利用电脑音乐对音域的延伸,扩大乐器的音域,这也是电脑音乐本身的特性之一。还有一点,传统乐器随演奏者的控制能产生不同的音色变化,而在电脑音乐中则可以通过对该音色的编辑或变种音色的转换来实现。
(2) 乐器分类同组乐器的配器及制作
在同组乐器的配器片断中,引入制作技术中左右相位的安排、效果量的浓淡控制、声场的厚度处理等,这实际上是训练学生对音响效果的鉴别能力。学生们一般很少接触音响方面的知识,相对来说这是一个难点。之所以在此引入,是因为此章节的乐器相对单纯,学生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制作技术的运用及音响听觉训练上,并能从音响中直观的体会;当然,以上制作技术在后面的章节还要详细论述。
(3) 综合乐队的配器及制作
教材的重点在综合乐队的配器,此章节在谱例的安排上与传统配器教材相比有根本的变化。传统配器教材谱例是从乐器组合入手,列举不同色彩的配器所达到的音乐效果;而电脑音乐配器则充分利用电脑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在谱例的选择上反其道而行之:出发点不在于乐器的组合特性,而是先分类列出各种代表性的音乐情绪片断,利用电脑音乐的灵活性、可变性、即时性、可听性,辅以不同的配器手法,以各种不同的配器手段来表现同一情绪的音乐。
可以这样说,这一小小的变动正是电脑音乐给传统配器教学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因为配器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大堆的乐器组合编配规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用如此丰富的乐器音色来表现音乐,此一变革正是为了让配器教学回到音乐教育的本源——音乐表现与表现音乐!
不同的配器需不同的制作,由于配器手法的千变万化,在教材中更有必要针对不同的配器手法进行具体的制作论述(同一配器谱例可列举好、一般或差的几种制作方案,供学生对比、选择)。没有千篇一律的制作模式,只有通过对各种音乐配器的制作处理,学生才能形成较好的电脑音乐制作技能,并具备正确良好的音乐听觉与音响听觉。
教材在对综合乐队配器的典型音乐片断划分上,把管弦乐部分分为:宽广舒展型、优美而激动型、豪迈或轻快的进行曲型、抒情而宁静型、田园化型、忧郁型、悲哀型、戏剧化型、号角型、缠绵型等等;而通俗音乐部分则分为:pop、rap、blues、jazz、rock、民谣、各种舞曲风格及管弦乐的通俗化处理等等;在此基础上每一类又进行细分。例如pop乐,可按不同的节拍(2/4、3/4、6/8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音乐情绪再加以分类。
针对以上众多的音乐片断,充分利用电脑音乐灵活可变及实时可听的优势,提供并尝试多种可行或不可行的配器方案进行对比,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鉴赏力。同时对同一配器进行不同的制作处理,提高学生对音响美的鉴赏力(教材配套光盘包括以上谱例及各种制作处理的MIDI文件)。这样,学生在掌握配器与制作技术的同时,又能提高其音乐表现能力。
纵观电脑音乐配器与制作教学的教材编写,其理论依据为:以音乐为出发点,让配器与制作技术为表现音乐服务。其物质保障及实施的可能性为:电脑音乐本身所带来的巨大优势。其目的是:通过对各种配器与制作技术的详细分析,使学习者形成正确、良好的音乐听觉、音响听觉及音乐思维、音响思维——这也是电脑音乐配器与制作教学的终极目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