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饮中八仙歌》说的是哪八人?排序又有什么门道?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35岁的杜甫结束游历到达长安,开始了十年客居长安的生活。此时的杜甫正值壮年,又刚到大唐盛世中的都城,因此写了一首《饮中八仙歌》。今天小编整理一下诗中八仙及其出场顺序,让大家跟着他们的酒气,乐一乐…… 饮中八仙歌 作者: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饮中八仙歌》的情调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轻快。在音韵上,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是一首严密完整的歌行。在结构上,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八个人物主次分明,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彼此衬托映照,有如一座群体圆雕,艺术上确有独创性。正如王嗣奭所说:“此创格,前无所因。”它在古典诗歌中的确是别开生面之作。 第一位仙人贺知章。他是其中资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个。在长安,他曾“解金龟换酒为乐”(李白《对酒忆贺监序》)。诗中说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象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相传“阮咸尝醉,骑马倾欹”,人曰:“箇老子如乘船游波浪中”(明王嗣奭《杜臆》卷一)。杜甫活用这一典故,用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态与醉意,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他旷达纵逸的性格特征。 第二位仙人是汝阳王李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所谓“主恩视遇频”,“倍比骨肉亲”(杜甫《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因此,他敢于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与众不同,路上看到麴车(即酒车)竟然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今属甘肃)去。相传那里“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见《三秦记》)。唐代,皇亲国戚,贵族勋臣有资格袭领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琎才会勾起“移封”的念头,其他人是不会这样想入非非的。诗人就抓着李琎出身皇族这一特点,细腻地描摹他的享乐心理与醉态,下笔真实而有分寸。 第三位仙人是左丞相李适之。他于天宝元年(742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雅好宾客,夜则燕赏,饮酒日费万钱,豪饮的酒量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一语点出他的豪华奢侈。然而好景不长,开宝五载适之为李林甫排挤,罢相后,在家与亲友会饮,虽酒兴未减,却不免牢骚满腹,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旧唐书·李适之传》)“衔杯乐圣称避贤”即化用李适之诗句。“乐圣”即喜喝清酒,“避贤”,即不喝浊酒。结合他罢相的事实看,“避贤”语意双关,有讽刺李林甫的意味。这里抓住权位的得失这一个重要方面刻画人物性格,精心描绘李适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很耐人寻味。 第四位仙人是齐国公崔宗之。名成辅,以字行。日用之子,袭封齐国公。历左司郎中、侍御史,谪官金陵。与李白诗酒唱和,常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他是一个倜傥洒脱,少年英俊的风流人物。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喝醉后,宛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很有韵味。 第五位仙人是开元进士苏晋。传说他数岁能属文,作《八卦论》。吏部侍郎房颖叔、秘书少监王绍,见而叹曰:“后来之王粲也。”应进士,又举大礼科,皆上第。先天中,累迁中书舍人,崇文馆学士。明皇监国,每有制命,皆晋及贾曾稿定。苏晋一面耽禅,长期斋戒,一面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结果往往是“酒”战胜“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了。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纵而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 第六位仙人就是大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杜甫描写李白的此四句又让后人往往拿出来单独成诗,因为形容的实在太好了,写李白把天子也不放在眼里,一斗酒就能写出百篇诗来,谪仙人真是豪放至极。 第七位仙人是草书之圣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他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中。杜甫这首诗歌中,描写其每次大醉,呼叫狂走才下笔,其狂放不羁的醉态跃然纸上。 第八位仙人是布衣焦遂。唐朝人,平民,以嗜酒闻名,名不见经传。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等人为酒友,并称“饮中八仙”。杜甫这首诗歌中称:“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席间在座的人。相传焦遂口吃,但据唐代袁郊所撰《甘泽谣》陶岘条,有布衣焦遂,而无口吃之说。 介绍完这八位仙人,读者大概也明白这八位仙人的排序门道了吧,此八人,贺知章资格最老,岁数也最大(比李白大41岁,比杜甫大52岁),所以放在第一位。其他人便按官爵,从王公宰相一直说到布衣。 杜甫在此诗里唯独写李白比别人多写了一句,这并不是李白官大,也不是两人私交深厚,而是因为这八人中,李白最伟大,故把李白作为重点,这四句也是此诗中最耀眼的四句。 杜甫写《饮中八仙歌》时,正值开元盛世,终结这种盛世的“安史之乱”还没有爆发,杜甫因而生动地为我们再现了盛唐时文人士大夫们乐观、豁达的精神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