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淡淡幽情

2016-9-22 14:13| 发布者: sina| 查看: 43| 评论: 0

摘要: 《淡淡幽情》是著名歌手邓丽君1983年的一张专辑作品,是邓丽君个人演艺事业处于颠峰时期的经典之作,也是她亲身参与策划的第一张唱片。本词条列举了这张专辑中收录的作品,并对每一首歌曲都进行了品评和赏析,并对这 ...
 《淡淡幽情》是著名歌手邓丽君1983年的一张专辑作品,是邓丽君个人演艺事业处于颠峰时期的经典之作,也是她亲身参与策划的第一张唱片。本词条列举了这张专辑中收录的作品,并对每一首歌曲都进行了品评和赏析,并对这张作品的影响力及歌手邓丽君的音乐风格进行了评价。

基本资料 
邓丽君诗词歌曲特辑《淡淡幽情》

  专辑曲目:

  01. 独上西楼

  02. 但愿人长久

  03. 几多愁

  04. 芳草无情

  05. 清夜悠悠

  06. 有谁知我此时情

  07. 胭脂泪

  08. 万叶千声

  09. 人约黄昏后

  10. 相看泪眼

  11. 欲说还休

  12. 思君

 

2 专辑简介 
  《淡淡幽情》于1983年面世至今已二十多年,岁月的滚滚红尘未能遮掩她美丽的光华,反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显出非凡的魅力。唱片公司在继将其从普通CD(编号:817 121—2)升级为X级版本(原录音采用Dcs954机经24BIT数码特别处理,编号:817 121—2X)后,更不惜昂贵的成本动用极其尖端的第二代XRCD科技对其原来的模拟录音进行脱模,制出了音质更为完美的第三代CD(编号:817 121—2R)。
图片

  《淡淡幽情》是邓丽君个人演艺事业处于颠峰时期的经典之作,也是她亲身参与策划的第一张唱片。与其他专辑不同,这张碟中的十二首歌均选自宋词名作,是经过了上千年历史检验的文学精品,配上现代流行音乐后,由邓丽君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唱出来,典雅、庄重又温柔、多情,颇具唐宋风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张最具邓氏特色的专辑,充分彰显出邓丽君情歌演唱的绝代才情和旷世才华,碟中的歌曲除了《但愿人长久》这首较为中性的歌有歌星能够翻唱外,迄今尚无人敢于尝试其他歌曲,因为任何翻唱都将会因为破坏了邓丽君最恰切的演绎和独具的天韵而变得俗不忍听。

  多年来,这张唱片一直被发烧友们作为完美人声的试音碟。从音效上看,整张碟以人声为主,配乐的音量较低,乐队的位置也明显靠后,《独上西楼》出场时的的清唱如真似幻,具有极好的表现力和空间感,歌者的身高、姿势和口型仿佛历历在目;人声如水晶般纯净,音色如温暖清丽;配乐方面亦表现不俗,民乐和管弦伴奏音质平滑有光泽,那两段不疾不徐富有节奏的梆子声带有清亮的回音,使你几乎能“看”到周围空气的流动——即便是在普通的器材上播放亦能感觉到,可见录音效果之好。尤其是当你想到这张唱片从作词到作曲、演唱,前后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凝聚着十几代文艺人杰的超卓才华时,会更加感到她的珍贵!

独上西楼 
原文

  独上西楼(词牌:相见欢)

  词:李煜(南唐) 曲:刘家昌 编曲:东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品评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4 但愿人长久 
原文

  但愿人长久(词牌:水调歌头)

  词:苏轼(宋)曲:梁弘志 编曲:肖唯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简析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5 几多愁 
原文

  几多愁(词牌:虞美人)

  词:李煜(南唐) 曲:谭健常 编曲:陈扬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品评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己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6 芳草无情 
原文

  【苏幕遮】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词 范仲淹(宋) 曲 钟肇峰 编 钟肇峰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 -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品评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芳草”历来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7 清夜悠悠 
原文

  清夜悠悠 (词牌:桃园忆故人)

  词:秦少游(宋) 曲:古月 编曲:东尼

  玉楼深锁多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注释

  又名虞美人影、醉桃园等。双调四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韵。

作者简介

  秦观,北宋著名词人。学“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北宋杰出的婉约派词人。

品评

  此首写困居高楼深院,与外界隔绝的妇女。长夜漫漫,谁与共处?而“枕衾鸳凤”,最易惹人愁思。和衣闷卧,刚入梦境,却又被城头角声惊醒。唯见窗外月华霜重,又断续传来梅花三弄,令人愁不忍听。这首词抒写了幽闺深锁,独居无聊的苦闷。情思缠绵,意境凄婉。

  此咏古代仕女冬夜闺情,上段写独居的苦闷,下段写百无聊赖的远思。“深锁玉楼”,是她们狭隘孤清的天地。“多情”,是她多愁善感的人生。这句为全篇总冒,下即扣定冬夜写。总之,一片凄凉境地,无限幽怨情思,宛转描来,非常深刻。

  若以少游词论,直是初日芙蓉,晓风杨柳,倩丽之桃李,容犹当之有愧色焉。少游词清丽婉约,辞情相称,诵之回肠荡气,自是词中上品。

8 有谁知我此时情 
原文

  有谁知我此时情

  (词牌:鹧鸪天)

  词:聂胜琼(宋) 曲:黄沾 编曲:顾嘉辉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注释

  鹧鸪天据唐人诗句“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而取名。又名 《思佳客》、 《思越人》,贺铸词因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称 《半死桐》。平韵,五十五字。上片七言四句,相当于一首七绝。下片换头两个三字句,如改为七言仄脚句,也是一首七绝。可见此调由一首七律演变而成。上片两个七字句,和换头两个三字句,前人用对偶的较多。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2-23 05:04 , Processed in 0.068536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