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的风:纪念哥哥张国荣 2003年4月1日~2015年4月1日,十二周年。十二年,不长不短,一个轮回,一世记忆。怪你过分美丽,怪我过分着迷。4月1日愚人节,上帝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从头到尾原来只是一场梦,你依旧还在,依旧是舞台的王者,依旧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依旧是我们的哥哥。人生无常,唯爱永恒,让我们继续宠爱张国荣。 他是《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是《倩女幽魂》里的宁采臣,是《春光乍泄》里的宝荣,是《阿飞正传》里的旭仔,是《东成西就》里的黄药师,是《胭脂扣》里的十二少……他是张国荣,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十二年过去,哥哥张国荣,镌刻在你我青春印记里,无可替代。 我们为什么怀念张国荣? 自从哥哥去世之后,每一年的愚人节,各大社交网站音乐应用软件的首页,都会被这个男人占据,这么多年,从未改变。有人是真心实意,有人是附庸风雅,有的人对此嗤之以鼻。那么,我们为什么怀念张国荣? 也许是因为他的音乐,那些词句,在无眠的夜里温暖过你,可歌手推陈出新,金曲排行更迭不停,他不至于停留这么久;也许是因为他的电影,剪影里轮廓太好看,眼波流转千愁万绪,每一个角色或颓唐或妩媚总是万种风情,可后来人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不至于独特这么久;也许是因为他的真性情,不遮掩的感情,会在路灯旁听陌生女子哭诉陪她聊天,那些传闻或真或假,让他成为了一个温暖又有勇气的形象。这些都是我们爱他、怀念他的理由,但却不足以让“怀念张国荣”变成一种集体性的仪式。 我想答案虽然残酷,但,如同梵高、毕加索等所有艺术家一样,是死亡造就了一个可以让所有人喜爱并且怀念的张国荣。 最尴尬的情绪其实是目睹着黄金时代的巨星慢慢衰败,看见他们的瑕疵。我们要和这些已经成为神话的人物同处,不知道该怎么对待他们,尊重和厌烦融合在一起,而死亡来临时,直接跳过了时间,带来了最快捷的赞美。我们长舒一口气,各种意义就追加上去了。 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做的,是对已逝者的过度美化,我们在他们身上投射认同,为那个时代添加美感,究其更本,就像米兰昆德拉说的,我们无法做到对生命的绝对认同。我们期待着看到毫无瑕疵的生命,看到神话落地就已完工。我们用厌恶当下、追思过往的方式,表达我们虚妄的认同。 如果张国荣还活着会是怎么样,会不会再遇到下一个“谭张之争”?“赵钱孙李张之争”?会不会躲不过流言、偷拍,成为某狗仔小报上不变泄露姓名的Z姓男星?他的个人情感变故又会不会像天后阿菲一样,被非议被中伤? 那些被我们怀念的人,其实是一个"开放性文本",是以他们为原型蓝本而进行的集体创作。那个人是他又不是他,我们弱化一些放大一些。在这种趋势下,我们越纪念,越忘却,怀念越多覆盖越多,最终我们怀念的只是那个我们创造的结果。 敲下这行字的时候,电脑刚好播到哥哥的《侧面》“你清楚我吗?你懂得我吗?”以前我以为是的,现在。 我们怀念的,其实只是自己投掷于他的,自己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