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汉的时袸/听啊嫲讲/水时故乡的甜……人生啊~在外漂泊/打拼拢为着前程/厝内的相片带身边多少往事讲~不清……”近期,一首融合了南音唱腔、闽南语曲调的闽南话原创歌曲迅速蹿红网络,歌曲中浓浓的家乡情唱出了众多泉州人,以及在外泉州游子的心声,引得无数网友传唱和评论这首由泉州本土音乐人苏世洪创作的《在外咱厝人》(又名“乡愁之味”)。 □早报记者朱淇齐通讯员陈梅萍文/图 思乡情点燃创作梦 今年28岁的苏世洪是泉州南安人,自幼痴迷音乐。9岁时,他背着家里人跟着老师学习基础乐理知识,16岁开始尝试创作各类音乐。 为了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他在大学时期便组建摇滚乐队、民乐队和小型管弦乐队。通过这个音乐平台,他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此后,他的名字在圈内慢慢流传开来。2008年,他创立一家属于自己的音乐工作室,并为贵州、天津、辽宁、湖南等地的城市及企业创作并制作城市歌曲和企业歌曲。这段经历,使他的音乐慢慢走向成熟,音乐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化。 正如他在闽南语歌曲《在外咱厝人》中所写的那样,在外漂泊的泉州游子有着浓浓的思乡情结。感慨之下,他决定回泉州发展。2010年8月,他回到了家乡泉州,创作了国语专辑《年轻时为你写的歌》(13首歌)。 写歌专注本土文化 从小就热爱家乡文化的苏世洪,一直想为泉州写首歌,用“心”唱响泉州。 多年来,在外奋斗的他因为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回老家,每次逢年过节回来看望家人,也都是匆匆忙忙,可他心里总是放不下对亲人和对家乡的那份牵挂。两年前,因为奶奶的离去,他心中存留多年的乡情愈发浓烈。他思索着创作一系列歌曲来赞美家乡,也慰藉外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于是,他便萌发了写一张闽南语歌曲专辑的想法,想通过这个专辑描写故乡泉州的各种生活细节,定名《什(shi)味泉州》,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歌唱家乡,让家乡拥有一系列系统性、有内涵的可传唱歌曲。 “对于故乡,我从小就有一些难忘的情节想表达。当静下来,把这些片段像是过电影地梳理一下,脑子里便有那些情节的旋律和一些辞藻出现。‘乡愁之味’也就是在那样的情境下,词曲同时写了出来。写这首歌从创作、修改到制作花费了大半年时间,有两个曲版本,三个词版本。”苏世洪说。 当被问及创作历程时,苏世洪告诉记者:“‘乡愁之味’的灵感来自于我们家不远的一口水井。小时候每天都要挑水家用,井水很清澈,大人们都说那井水很甜。但在孩提时,我总想应该要像糖果那样的才叫甜吧!可是水是没味道的,为什么大人们说是甜的呢?直到长大到外乡生活求学,才真正懂得大人们说的这种‘甜’的滋味。于是第一句歌词出来以后,便很顺地把接下去联想到的情节都写了下来。” “乡愁之味”完成后,苏世洪把作品传给朋友们分享。想不到的是,朋友们都被这一通俗易懂、轻快、朗朗上口的歌曲吸引,并相继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一首简单通俗的歌曲竟然勾起了不少泉州在外游子的乡情,使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让泉州本土音乐出彩 《在外咱厝人》之后,苏世洪的粉丝开始追问他的下一首歌什么时候出来?他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下一首歌的主题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不过,专辑《什味泉州》中,他准备了十首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原创闽南语歌曲,词曲创作都坚持用最本土的语言和最本土的旋律。 对于音乐的理想,苏世洪的想法很简单:“用原创闽南音乐,唱出泉州精神,以音乐的形式宣传泉州土生土长、历史悠久的文化。” 和做音乐一样,苏世洪的生活理想也是简单而纯粹的。他没有想过大红大紫,更没想过借出名获利。为了保持音乐的纯粹,他回绝过不少人的热情邀请,因为,在他眼中,只有保证这种纯粹,才能写出最泉州味道的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