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将举办内蒙古情歌天后乌兰托娅(代表作《套马杆》)演唱会,乌兰托娅演唱的《胡杨水乡》将备受关注。这首歌由著名音乐人、词曲作家熙道作曲,2013年10月发布,目前已上传至全国70家音乐视听网站。截至目前,仅在QQ音乐网站上,这首歌的点击量就已达40万。 “塞外戈壁的那一片胡杨,金子般的色彩在叶尔羌河流淌,牧羊人的琴声还在云海里飘荡,荷花池边是谁把手鼓敲响,踏歌起舞的是长辫子姑娘……”歌词绘制出的一幅幅壮美的画面,让听歌的人常常沉浸其中。可很少有人注意到这首歌的词作者。若特地寻找,会看到一个笼统的称呼——新疆文化人魏国庆,他究竟来自哪里,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首歌? 其实你只要到喀什地区泽普县打听一下,马上就能听到他的故事。他就是在新疆泽普县工作生活了28年的普通干部魏国庆,一位非专业的基层文艺爱好者,却写了一首又一首歌唱泽普的歌曲。《胡杨牧歌》《泽普姑娘》《最美村官刘国忠》《美丽泽普幸福家乡》……皆出自魏国庆之手,《胡杨水乡》还被选为泽普县旅游形象歌曲。 示爱 50岁的魏国庆看起来没有特别的地方,虽然今年5月已调至乌鲁木齐工作,可说起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依然充满真挚的感情。“你去过泽普吗?只要到过泽普的人都知道,满城的梧桐,这是在别的地方见不到的。”聊起来,魏国庆的话题依然不离泽普县。 1986年3月,魏国庆从部队复员后考至泽普县工作,经历过不同的工作岗位。刚至泽普县工作时,作为单身汉的他时间多,发现县里有支人们自发组织的乐队,每到年节,县里搞活动排演节目,乐队就成了主力。魏国庆下了班就去看乐队的排练,因为喜爱音乐,他很快和老师搭上了线。架子鼓、电子琴、萨克斯都学会了,他甚至还报名参加了广州的函授音乐培训班。 但那时学习音乐的相关知识,魏国庆只为个人喜好,并没有想过有一天真的会用到这些。2008年夏日的一天傍晚,魏国庆吃过晚饭出门遛弯,县城的街道两边全是梧桐树,漫步在梧桐树下,心情格外的畅快。 这时,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写写泽普的梧桐呢?在他眼里梧桐和泽普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一进泽普县城,满街都是茂盛粗壮的梧桐树,树龄长的,一个人都抱不住。泽普县的街边、住家户的门前、城里的公园,梧桐密布。夏天人们在遮天蔽日的梧桐树下乘凉,秋天人们在金黄色的梧桐落叶上漫步。 魏国庆查阅了泽普梧桐的历史,三十多年前,泽普开始大面积种植法国梧桐,并且坚持至今,视法桐为县树,每棵树都如人口登记在案,砍树如砍人,必用重典,这才有了今天西域戈壁的梧桐天堂。 魏国庆要赞美泽普的梧桐,但用什么方式好呢?他想到了自己曾经学过的乐理,歌曲能打动人,能表达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如果歌曲写得好,便于传唱,传播速度快。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腹稿,魏国庆写下了《梧桐恋歌》,但他总觉得不满意,怎样表现家家户户都离不开梧桐树呢?“门前那棵树,名叫梧桐树,春天绽放的新芽,是爷爷奶奶不老的故事”,一个词一个词的斟酌、修改。歌词也有韵律和节奏,如何让这些为整首歌的主题服务,是魏国庆考虑最多的问题。词写好了,魏国庆又四处联系真正的音乐行家来谱曲,再找合适的人来演唱,摸着石头过河。 曲调 从这首歌开始,魏国庆一发而不可收。为了培养自己在艺术方面的修养,收集更多的创作素材,魏国庆还爱上了摄影。每到周六休息,他就背着照相机到乡村去,捕捉那些最常见的镜头,还有人们最真实的笑脸,以此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叶尔羌河流经泽普县,河的两岸,高大的胡杨错落有致。河水流过低洼处形成天然湖水,湖泊棋布,河网纵横,到了金秋十月,金色的胡杨更是随水而立,或婀娜,或秀丽,或威武,或雄壮,当为泽普之一大景观。 2010年,魏国庆最喜欢去叶尔羌河边采风,在亚斯墩村,他常常会看到两个牧羊人,一个是正值青春年少的维吾尔族姑娘,另一位则是牧羊老人。 魏国庆每次拍照片都能看到姑娘让羊群散漫地吃着草,她则坐在胡杨树下,看着天。姑娘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眉毛,她说她家祖祖辈辈就住在胡杨林里,她说她没有见过火车、飞机,她问魏国庆,飞机是不是和胡杨林里的鸟儿一样长着翅膀…… 后来,过了段时间魏国庆再去那里,却再也见不到那个姑娘了,问了村里的人,才知道她做了新娘出嫁了,姑娘纯真的脸庞、纯朴的问题常常徘徊在魏国庆的脑海中。他想,这就是泽普姑娘最珍贵的地方。这一夜,《泽普姑娘》一气呵成。 这首歌经过谱曲后,交由今年登上《中国好声音》的新疆歌手李维来演唱,魏国庆说,李维的声音清澈透明,充满了梦幻感,最适合唱这首《泽普姑娘》,在网上这首歌也聚拢了不少人气。 魏国庆相机里是一幅幅的胡杨水中倒影,胡杨树一改北疆胡杨的粗犷,反而显得秀丽柔美。胡杨树下的牧羊老人——60岁的吐尔逊·努尔,羊群在河边吃草,他就弹着热瓦普唱歌,虽然魏国庆听不懂,但那忧伤的曲调却让魏国庆听出了心碎。 他决定写《胡杨水乡》,他想起昆仑雪山下的叶尔羌河,想到了胡杨树千年不朽的品质,他凭一时冲动,写完歌词,但创作并没有完成。只要有空,他就不停地回想这首歌词的整体意境。 过了一个星期,魏国庆再看歌词,情不自禁地打上节拍,哼唱两句后,又觉得不是那种感觉。再次推翻重来,在书桌前再写一遍。如此周而复始,五易其稿。始终感觉没有写出胡杨在水乡的美,一小节一小节地过,半夜半夜地琢磨,一个词一个词地推敲。魏国庆始终认为,歌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形式,必须兼有音乐和文学的品质。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意境。最后魏国庆终于打磨出《胡杨水乡》。 故乡 魏因庆找到了微博上认识的大V,“我为民族献支歌”的发起人熙道,想让他为《胡杨水乡》谱曲。熙道拿到歌词后,被这些歌词的画面打动,亲自为这首歌谱了曲。今年7月,熙道再次和魏国庆合作,为他写的《胡杨牧歌》谱曲。 熙道说:“拿到歌词,读一遍,就会感觉到他是用心在写,与其他创作人不同,因为魏国庆长期在基层乡间工作,他的视野开阔,出发点鲜明,因为热爱,所以表达。第二点,他在用心写歌词,不浮夸,都是真性情,他平时观察到的生活景象,在歌词里都有表达。当然,最鲜明的是画面感很强,一小节就是一个画面,把水乡胡杨的秀美风姿都写了出来,这说明他真心喜欢这片土地。作为一个非专业的基层文化爱好者来说,能在工作之余,坚持文艺创作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这样的继承和发扬。更重要的是,他能和我反复讨论歌词,敢于否定自己,不断地修改,直到我们彼此都满意为止,只有真正热爱家乡,才能做到这种境界。” 后来这首歌有了两个版本,《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学员哈尼王子李维真演唱了流行音乐版,民歌歌手乌兰托娅演唱了民族音乐版,两个版本,两种风格的表现方式,《胡杨水乡》有了当代音乐的特色,又延伸出了民族音乐的韵味。 哈尼王子李维真在看过《胡杨水乡》的MV和歌词后,第一次对新疆有了真实的感受。在他的印象中:新疆就是有好吃的葡萄、哈密瓜和羊肉串,还有吐鲁番和天池,还有金庸笔下的苍凉和辽阔。“没想到歌词里真实的新疆这么美,和仙境一样,感觉到那里的人们也很热情,有最纯朴开心的笑容。和魏老师合作后,我才知道,原来新疆还有很多和胡杨水乡一样,又好玩又好看的地方,我期待亲自去感受那里独特的风景,感受来自新疆人们的热情。” 如今魏国庆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已成为一种习惯,他习惯于将生活中最平常的一幕,用自己的心反复体味后,再表达出来。其实,魏国庆只是一个热爱故乡的普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