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人做拙人谈
巧人做拙人谈—— 写在“谷城杯”书画赛闭幕之际
第四届“谷城杯”全国中小学生书画大赛日前圆满结束,作为家乡人目睹了赛事的盛况,一个内陆小县成功举办颇具规模影响全国的赛事值得自豪。据说组委会收到作品3万多件,能有如此之众的青少年传承民族文化令人振奋,尤其是在浮躁成风的外部环境下能静心研习书画更显可贵。
参观获奖作品给人的感受非同一般,书法类大如斗小如蝇,楷、隶、行、草、篆字体俱全、装裱精美、气势磅礡,美术类的画种丰富、手法多样、用材新特,最为可喜的是不少作品紧扣社会现实的热点,如表现留守孩子和煤炭工人的生活形态等,从中可体会到作品点画、结体、章法的匠心与功力、师承的流派风格、作者的气质情感与审美追求,当然字里画间也渗透着家长和指导老师的心血与汗水。漫步展厅犹如发现一片新的大陆,不仅惊讶学生们的超凡智商,更是看到了书画艺术新的未来,愉悦的神情瞬间贯彻身心。在随后的采风和联谊活动里,小将们现场展示了全面发展的“十八般武艺”,亲历者无不为之赞美。
家门前的赛事让我大开眼界也留下一点多余的新思考,如何发挥赛事的效应作用乃主办者应面对的课题。每届那么多的佳作面世几天就进档案馆显得太可惜,谷城若有个能常年展出的场所就可满足大众欣赏和书画教育的需求。还有书画赛的谷城人参与度尚待提高,一方面百姓了解不透暂不看好,再就是颁奖系列活动少见本地学生,需要结合落实新的教学大纲进一步强化书画艺术的宣传引导。此外,非国家级权威部门主办专业性较强的赛事称大赛似显不妥,宜改作联谊赛、交流赛或邀请赛,同时办大型赛事有必要尊重民意量力而行,县级的人力财力毕竟有限。从长计议可将比较成熟的“谷城杯”全国中小学生书画赛融进“文化襄阳”的整体规划,作为中国襄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或是酝酿中的中国襄阳米芾文化节的分支项目,以期最大限度提升赛事的档次和效应,让谷城的文化名片更为靓丽。 值得学习{:1_1:}{:1_1:}{:1_1:}{:1_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