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会 发表于 2014-11-26 09:06:16

歌曲改编电影的尝试可以再多一些

曾经在我们耳边流转过的旋律,如今已成为我们久远的回忆。而当这些声音穿越时间,在大银幕上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又会如何,是激动不已、心如澎湃;还是心如止水、细细品味?在这个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一切节奏显得都是那么的快,快的让人难以承受,因此,慢节奏的爱情更是难能可贵,这也正是《同桌的你》、《致青春》这类型校园青春电影叫好又叫座的重要原因。而水木年华卢庚戌所导演的《一生有你》也即将改编成电影,这个消息也引起了影迷们更多的期待。
  对学生时代的向往,往往蕴含了对纯真美好的向往。在生活的高墙之下,所能做的也只是去触摸过去的影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以音乐、电影、小说的形式去追忆感情,得到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听歌,适合一个人独处一隅,用耳机将自己与世界隔绝开来,品味歌词,把握曲调,在脑海中浮现一个又一个身影,还原一个又一个画面。观影,适合跟一群人一起端坐影院之中,沉湎剧情的同时,也感受旁人的喜怒哀乐,在情节的跌宕起伏中发现自己。阅读,在字里行间里跟随作者的足迹,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追寻他的视角,在故事章节里享受快乐,体会悲伤。而由音乐、小说改编的电影,给人的感觉也完全不同,就像是喝一杯陈年老酒,它的光华在岁月里已经沉淀成蜜,有甘甜,有辛辣。流行大片要么是一壶猛酒,入口之后在肚里翻江倒海,畅快之后,却无回味的余地;要么是一杯饮料,觉得渴了累了,匆忙下肚,事后却只觉索然无趣。
  不同于其他偶像电影靠炒作吸引眼球所临时积聚的人气,音乐改编电影往往是“十年磨一剑”乃至更长。一是听众多,有基础,粉丝认知度、关注度高。高晓松就曾表示,“众多的歌迷在积累20年之后就全部转化为电影票房动力了。”二是想象空间大,“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歌曲往往就是宣传的利器,一曲《小苹果》带动了《猛龙过江》,在随着节奏翩翩起舞的同时,对歌词的忖度猜测也成就了电影本身,粉丝们好奇就好奇在,如何以电影的形式来解读音乐,怎么传递情感,怎么展现情节。而纵观热门电影,没有主打歌曲,也近乎拿不出手,人们记住的不仅仅是演员们的出色演技,也有那回味悠长的背景曲,特别在看到让人激动不已,让人潸然泪下的情节时,没有了音乐的点缀和衬托,人们总会觉得自己在浪费情感。所以《小时代》的《时光煮雨》、《后会无期》同名曲的《后会无期》才会那么红火,也是电影与音乐相得益彰的后果,人气歌手加热门电影,才成了高票房的标准配置,两者缺一,都会有所缺憾,只有两全其美,才能如虎添翼。
  《同桌的你》其实为国内的歌词改编电影热开了个好头,也使国内的电影原创做了个好的示范。可能在剧情设计上,不必要依照好莱坞模式亦步亦趋,而是可以从歌词里细细挖掘,慢慢酝酿,快餐式、模式化的电影创作可以暂时歇一歇了。可供改编的歌曲成百上千,类似的尝试也可以再多一些,因为这不仅给了剧作家创作的空间,也给了听众们想象的余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歌曲改编电影的尝试可以再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