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著名歌唱家杨洪基
2013年2月2日晚上8时30分,虽然离自己上场还有半个多小时,72岁的杨洪基已经带妆来到2013年幸福威海春节联欢晚会的后台。坐下以后,他先和一起演唱的歌手把曲目对了一遍,然后告诉这位歌手不要紧张。他说,这里是我的故乡,你就当是来我家里做客!
“大海啊,大海,是我生长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随我飘流四方……”晚上9时,著名歌唱家杨洪基用他那具有代表性的浑厚嗓音唱出了对家乡的深情。
大器晚成 40年磨一剑
“没能唱我的成名作有点遗憾啊!不过,这首《大海啊故乡》更能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后台里,杨洪基笑着说道。
提起杨洪基,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那首家喻户晓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虽然已经唱了19年,但说起和这首曲子的渊源,杨洪基依然感慨万分,他说:“为了唱这首歌,我准备了近40年时间。”
2011年,因唱《滚滚长江东逝水》一炮而红的“大衣哥”朱之文被大家公认为是大器晚成,因为当时朱之文已经42岁。可是和原唱相比,朱之文的“大器晚成”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原唱杨洪基演唱这首歌时,已经是52岁的“高龄”。
大家不禁联想,或许只有经过岁月的磨练和长时间的积累,《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韵味才能一喝而出。
1959年,杨洪基参加工作,先在大连歌舞团三年。这三年,杨洪基通过自学把一个声乐大学本科生至少需要五年时间学习的知识学完。杨洪基回忆起选拔演员的过程,大概有20多名选手志在必得,其中不乏当红歌星。所以,虽然苦练美声十几年,杨洪基还是认为自己希望不大。但当杨洪基一拿到歌词,那种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他即兴发挥,在美声唱法中融入昆曲、古曲的民族元素,这种演绎把同样是威海人的曲作者谷建芬深深打动。最终,杨洪基如愿以偿成为《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演唱者。
之所以能够被选上,杨洪基认为得益于他一直以来对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探索和积累。另外,生活中的杨洪基还爱好国学和书法绘画,尤其是对与自己的专业有近缘关系的民族戏剧与古曲,更是情有独钟。正是这些民族文化的熏陶,奠定了他深厚的艺术底蕴,以致在机遇来临时驾轻就熟。
“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首曲子,百唱不厌,而且可能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对它的体会也更加深刻,我感觉自己现在的演唱更成熟稳重。”。提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格外有精神。
将歌声带到基层
“现在的生活很充实,只要能演唱,我就觉得很知足!”杨洪基说,前一天刚刚参加完总政治部的晚会,第二天他还要立刻返回北京,为之后赴非洲的慰侨演出做准备。1994年起,杨洪基就赴海外参加慰侨演出,至今已经坚持近20年,在世界各地都留下了浑厚的歌声。
“海外侨胞和祖国血脉相承的关系是永远不能割断的,慰侨演出体现了国家对侨胞们的关怀。”看到异国他乡的同胞,杨洪基会很动容。今年的这次演出,虽然春节不能陪家人完整度过,但是杨洪基却说他早已经习惯,“每逢佳节倍思亲,侨胞在海外生活创业都很辛苦,能在春节这个对华人意义重大的节日给海外侨胞们送去祝福,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关怀和牵挂,我感到很高兴,也很愿意。”
此外,每当团里有下基层为部队演出的任务,已经72岁的杨洪基总是抢着去,他还经常跟随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边远地区为百姓演唱。虽然总是在忙碌,可是他并不感觉疲惫。杨洪基总是说,虽然自己年岁在增加,但是歌唱祖国、歌唱军队的一腔热情却从未削减。
“演唱是一种享受,看到台下的听众喜欢自己的歌声就更加满足了!”杨洪基说。
难忘家乡的肉丁包子
2月2日,杨洪基到达威海后,先去海边走了一圈,“家乡越来越美了,老乡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真想多留几天啊!”杨洪基的父亲闯关东去了大连,但是杨洪基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威海老家,曾经专门回到故乡寻根。他记得,那时的家乡就很美。
杨洪基在后台彩排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渔家号子演唱者,来自荣成的一位渔民冲进后台,想和杨洪基合影。“老乡,你好呀!你是荣成哪的?咱们离得近不近?”杨洪基亲切地拉着渔民的手,和他亲切地话起了家常,杨洪基也被家乡父老乡亲的热情深深打动了。
除了家乡的美景和父老乡亲,还有一样东西让杨洪基非常怀念,那就是家乡的美食。“今天很开心,终于吃上想了多年的肉丁包子,里面有妈妈的味道,有故乡的味道!”虽然在大连长大,但是杨洪基的母亲一直做着家乡菜。所以,只要来山东,杨洪基就四处寻找他深爱的肉丁包子,但是吃了许多回,都不是他心里想着的那个“滋味”。2月2日,再次尝到了熟悉又久违的味道,杨洪基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我们虽然人在外地,但是心里最记挂的还是故乡。希望威海更加繁荣,父老乡亲的生活更加美好!”这是2013年,杨洪基对威海由衷的祝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