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提振文化瑰宝——“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奇台实践”
奇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有汉、唐、元、清等几个重要朝代的遗址,从汉朝延续下来的农耕文化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给后世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几年来,在现代文化的引领下奇台县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挖掘、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政策和措施,让宝贵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
悠久的遗址文化
现今奇台县保存下来的遗址有汉疏勒城、唐朝敦古城、吐虎玛克古城、半个泉古城、大西沟古城、清东地大庙、三清宫、甘省会馆、直隶会馆等。
清末民初,古城奇台商号会馆林立,最多时达到67座。
9月3日上午,记者走进奇台县直隶会馆遗址,经过修缮的直隶会馆为砖木结构殿堂,屋顶四角飞檐,殿堂内立柱雕花,是典型的砖木结构殿堂。遗址的一砖一瓦都在静静述说着曾经的辉煌和历史的变迁。
“会馆是研究古丝绸之路新北道兴衰史的重要物证,也是研究西北地区建筑艺术十分难得而珍贵的历史遗存。”奇台县文联副主席王晨说,“会馆历经百年的风吹雨打,整体建筑仍显现出设计的巧妙,是研究这段历史不可多得的实物。也是汉文化与边疆多民族文化融汇贯通,形成以汉文化为主、融合本地各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历史物证,它既是体现汉文化向西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内地移民向西迁徙的实物资料,同时进一步证明新疆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奇台县县委书记李新光说:“文化是血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该县进一步保护、挖掘和研究悠久的遗址文化,对于提高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遗址文化的开发利用,正逐步与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业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中的积极作用。
奇台县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共普查文物点153个,其中新发现遗址、遗迹102处,占昌吉回族自治州文物点总数的三分之二。该县已成功申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个,石城子遗址和唐朝墩遗址成功申报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厚重的农耕文化
3日下午,记者来到奇台县吉布库镇占地16亩、藏品2300余件的农耕博物馆。
走进大厅,呈现在眼前的石器、木器、陶器、铜器、家具、农具、马具等,几乎涉及过去各族农家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眼前的古物把人们带回遥远的过去。
汉朝时期准噶尔地区屯垦的第一犁就在奇台,戊己校尉耿恭是当时主管农事的最高长官。自此,各朝代均利用驻军垦荒种田,至今留有小屯,头屯、二屯、三屯等地名,是历代在本地区屯田的明证。清乾隆24年始建奇台堡后,农业大发展。乾隆60年,奇台县仓已扩增为196间,贮粮达6万余石,开始享有北路粮仓之誉。如今,奇台县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农耕博物馆创始人马继林介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那些曾经离不开的老物件,也慢慢变得模糊陌生。把老物件永远保留下来是马继林创办博物馆的初衷。
为了收藏这些老物件,马继林走遍了奇台、木垒和吉木萨尔,后来又远赴喀什、和田。
农耕博物馆开馆以来,慕名而来的客人络绎不绝。那充满泥土气息的藏品引人回忆、让人思索、使人感慨。“奇台是我的家乡,是农业大县,也是新疆农耕文化的发源地,把农耕博物馆放到大城市没意思,只有放到奇台才是回归本土。”马继林动情地说。 建农耕博物馆是马继林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步,现在以博物馆为依托的农耕酒店、温室大棚和赛马场已投入运营。不久的将来这里还要建农耕体验馆、农业科技馆、宾馆和老年公寓等。
非物质文化体现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
随着历史的演变,政治和经济的繁荣,不同民族、东来西往的商贾、守卫边疆的将士汇集于奇台,各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城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深厚。
奇台歌谣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奇台歌谣以汉族农耕生活为基础,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新疆地区的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也是汉族传统文化在新疆最重要的艺术表现方式。这其中既能见到千百年来汉族文化在新疆地区不断移入、变化的因素,也能感受到新疆各民族音乐与语言因素对歌谣融合的影响,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反映着多种文化交融的深厚内涵。
为了探寻奇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特意走访了74岁的奇台歌谣传承人贺启福。
贺启福老人在自家小院即兴唱了一段奇台歌谣的代表作《下三屯》,悠扬的歌声,压韵的唱词,再现了古城当时的繁荣。
“奇台歌谣传唱的多为当时本地发生的故事,通过口口相传传承下来。这几年在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我把《下三屯》的歌词整理出来还录了音。”贺启福老人说。
除了奇台歌谣,当地汉族的秧歌社火、新疆曲子,回族的花儿,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木卡姆,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铁尔麦、阿肯弹唱、叼羊、赛马、姑娘追等非物质文化百花齐放,尤其塔塔尔族萨班节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步伐不仅要前行,而且必须跑步前进。奇台县的文化遗产是一座潜力巨大的富矿,因此充分挖掘奇台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当前奇台县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县由文化大县迈向文化强县的重要一步。”李新光说。
同时该县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共公布县级名录3批77项,州级名录2批16项,区级名录4批6项,国家级名录4批1项,逐步建立起了县、州、区、国家四级名录。
奇台县在加快独有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文化的研究、整理和开发利用的同时,打造多层次文化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使之真正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李新光说,在奇台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就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奇台的具体化、实践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和融合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不断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要求的有机结合,实现民族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