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ycgc 发表于 2013-12-27 15:29:26

楚歌古今谈

自古及今,各个民族,各个地域产生了无数优秀作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音乐。作为楚地产物的楚歌,即是独秀于其中的一枝奇葩。

  据《山海经》记载,天乐《九辩》和《九歌》是夏禹的儿子夏启从天上偷回人间的,实际上这两支歌都是楚地早期的民间音乐。

  战国后期,楚歌已发展到成熟的阶段。“阳春白雪”这一成语,即是由当时的两支歌的歌名组成。宋玉《对楚玉问》:“郢人……歌《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郢人即楚人。说明当时楚地音乐已很发达,大约也经常举办类似今天的演唱会的,《阳春》《白雪》属于高雅艺术,不是当时的流行歌曲,而难为下里巴人所能欣赏。故而和者不多。

  楚汉之际,楚歌更其发展流行,“四面楚歌”(注:此“楚歌”,可能泛指整个江淮流域故楚地民歌)的故事即可从某一侧面加以印证。《史记》:“项玉军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当时,刘邦军中多降兵,降兵皆楚人,多能楚歌。由此可见,楚歌不仅流行民间,军中也得以传唱;楚歌曲调特殊,一听即能识别,不然亦无所谓“楚歌”之称。《史记留侯世家》:“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汉书·礼乐志》则直书:“高祖乐楚声”。由此可见一斑。市井百姓之喜好楚歌更自不待言。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在楚歌基础上产生了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楚辞作品。它是不歌而诵、不入乐的诗,是楚地无声的歌。

  经过2千多年的流变,今天楚歌的原始风貌已难以寻觅,但遍布于荆楚、三湘大地(古楚国腹地)的民歌小曲中,难免留下些须流风余韵。其清新、活泼、不避俚俗,充溢着乡情乡音的曲调,或可称之为新一代的楚歌?生于楚地的毛泽东生前除了喜欢湖南地方小调,还特别爱听湖北民歌。五十年代曾数度召请湖北著名民歌手蒋桂英进京演唱。于是《回娘家》《小女婿》《放风筝》《幸福歌》《龙船调》等一大批具有浓郁湖北风情的民歌风行神州大地,城乡人民耳熟能“唱”。六十年代产生的以湖北民歌为基础音乐素材的《洪湖赤卫队》则是楚歌与时代完美结合的杰作。

  然而,此后再未见这样优秀的作品,连具有真正楚地风情的民歌也鲜以听到。前些年还出了一首《山路十八弯》,近年则没有一首叫得响的作品。优秀的民歌在哪里?

  去年因事去了一趟宜昌,事完,观光晓峰风景:山环水绕,翠峰夹峙。在去情人泉的路上,忽闻清纯的歌声,似山泉流水,袅袅不绝于耳。原来是一卖卤蛋的山里姑娘在唱,游人买一蛋,她唱一歌,都是原汁原味的鄂西土家族山歌,非常有特点,非常动听,多么好的民歌素材!虽然是原生态,但几乎无须再提炼,加上配器,录下来就是好作品,可惜无人采风!

  发掘整理民歌素材,创作既有时代精神又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培养青少年的音乐鉴赏能力,把他们从文化虚无主义的误区引导出来,是当代音乐工作者的任务。

  我们呼唤新时代的楚歌,包括各地各民族优秀的民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楚歌古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