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ycgc 发表于 2013-12-27 15:21:32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音乐影响了我什么?是音乐爱好者、音乐工作者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答案各不相同。作家余华的回答是:“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是一本乐评专辑,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04年初版,2005年10月第5次印刷,可见卖得不错。这本书收录了作家余华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体会,文笔酣畅、见解独特,读来痛快,文章有吸引力。全书160多页,有104页是在谈音乐,其余的是编辑凑数放进去的文艺杂谈,与音乐几乎不沾边,可有可无。

  余华谈论音乐有气派,谈得有个性,谈得与众不同,谈得才华横溢。比如第三篇《高潮》一文,谈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与作家霍桑,谈两人如何在自己作品中制造高潮。先是谈命运,谈两人命运的坎坷,谈“他们的某些神秘的一致性,使他们获得了类似的方式,在岁月一样漫长的叙述里去经历共同的高潮”;紧接着分析两人的作品《列宁格勒交响曲》与《红字》,谈他们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建立最动人的高潮。谈得妙趣横生,谈得头头是道。等于一位俄罗斯音乐学家与一位美国文学理论家共同合成的科研课题。或许正是这篇文章,为这本集子奠定了乐评高潮。

  当然,本书高潮不止一处。接下来的《否定》,再接下来的《灵感》也是有高潮的。“否定”是谈艺术流派之否定、风格之否定,人物之否定,是讨论音乐家相互攻击,相互不买账的否定。是说柏辽兹否定莫扎特,门德尔松否定柏辽兹的问题。余华梳理西方音乐史近300年歌剧否定之否定的路线,从蒙特威尔第到格鲁克,从莫扎特到瓦格纳,路线十分清楚。他说出了否定之否定的道理,一步一步达到证明的高潮,说出了歌剧中音乐与文学的矛盾。格鲁克的旋律是诗歌谦卑的奴仆,莫扎特的音乐是戏剧的主人;柏辽兹为莫扎特用词不当捶胸顿足,门德尔松为柏辽兹音乐放纵而惋惜,又有人对门德尔松音乐毫无个性张扬而不满。争吵一次又一次开始,起于观念之冲突,止于否定之否定原理。

  《灵感》中,余华继续在音乐与文学中左右逢源。他谈柴科夫斯基、马勒、理查·斯特劳斯,也谈歌德、帕斯与马尔克斯,感叹莫扎特灵感如泉水奔涌,也感叹马尔克斯灵感姗姗来迟。感叹之后有他自己的结论“从苏格拉底到马尔克斯,有关灵感解释的历史,似乎只是为了表明创作越来越艰难的历史。”

  再下面是《色彩》,余华讲了一个拉赫玛尼诺夫与李姆斯基·科萨科夫,斯克利亚宾在咖啡馆谈色彩与音乐的故事。说是拉赫玛尼诺夫不相信另外两人的那套调式音乐有色彩的理论,李姆斯基·科萨科夫就用拉赫玛尼诺夫自己的作品来证明。问他《吝啬骑士》男爵打开珠宝箱时的音乐是不是满眼金灿灿的感觉,一定是用D大调写成的。拉赫玛尼诺夫不得不服气。当然,故事归故事,是转述人家的叙述,余华从中得到他的感想,与上面的故事没有多少关系。他认为作曲家的生活状态,不一定反映在作品之中。拉赫马尼诺夫不是个人生之路不愉快的人,但他音乐的色彩总是很忧郁。这点感想是非常识的,或许属于余华自己的感想。另外一点非常识的感想却是凡高的,余华大加肯定。凡高说:“加强所有的色彩能够再次获得灵静与和谐。”此一问题,凡高在瓦格纳音乐中找到了知音。余华没举出更多的音乐例子来说明问题。只是谈了印象派美术与音乐的问题。或者是想说明,印象派作品的浓墨重彩也能获得一种“宁静与和谐”。

  后面一章《字与音》,是说音乐与文字的关系。他从但丁诗歌里的声音谈到李斯特写乐评,指出优秀文字形象描述威力之强大,一转转到了音乐家与文学家创作思维的同与不同。关于相同,他说“事实上,门德尔松的寻找,也是荷马和但丁落笔的时候要寻找的。”关于不同,他认为门德尔松找的是音符,荷马与但丁找的“不是音符,也不是词语,而是由音符与词语组成的叙述。”言外之意,诗歌的构成离不开音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