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长歌》
主歌1:
黄沙漫过少年眉
枪尖挑亮破晓辉
寒窗映铁甲 墨痕凝霜未
一诺刻入骨 字字如奔雷
主歌2:
马蹄踏碎贺兰雪
战袍浸透黄河泪
朱仙镇外鼓 声声裂云帷
长缨所指处 残阳卷尘退
预副歌:
十二道金令如冷箭
故国山河在眼前碎
风波亭上月 照彻千古悲
副歌:
怒发冲冠 三十功名化飞尘
八千里路 忠魂未归
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仰天啸 一腔血 满江红透斜阳坠
主歌3:
西湖水映风波泪
栖霞岭上松涛沸
莫须有三字 烙透青史背
寒鸦栖枯木 声声啼不归
预副歌:
十二道金令如冷箭
故国山河在眼前碎
风波亭上月 照彻千古悲
副歌:
怒发冲冠 三十功名化飞尘
八千里路 忠魂未归
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仰天啸 一腔血 满江红透斜阳坠
(间奏:琵琶轮指如急雨,战鼓渐强转苍凉)
副歌:
怒发冲冠 三十功名化飞尘
八千里路 忠魂未归
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仰天啸 一腔血 满江红透斜阳坠
尾声:
(童声清唱渐弱)
精忠报国 四字重千钧
精忠报国 千秋犹未冷
补充内容 (2025-6-26 14:47):
创作思路:
1. 以岳飞名作《满江红》为精神内核,融合其生平关键意象:岳母刺字、朱仙镇大捷、十二道金牌、风波亭冤狱等,构建史诗感叙事脉络。
2. 副歌化用"怒发冲冠""三十功名尘与土"等原词精髓,通过"满江红透斜阳坠"的视觉冲击,将词牌名转化为壮烈牺牲的象征。
3. 音乐设计上:
- 主歌用低沉叙事铺垫
- 预副歌制造悬停感
- 副歌爆发金属摇滚力量
- 间奏琵琶战鼓展现沙场幻灭
- 童声清唱形成历史回响
- 骤停结尾强化悲怆余韵
4. "精忠报国"四字作为精神图腾,在童声吟诵中完成英雄精神的永恒传承,呼应开篇刺字场景,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支持点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