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导演袁德旺去世,倪萍赵本山等纷纷悼念!曾发掘张明敏,邀请周杰伦登上春晚
2024年7月8日,央视著名导演袁德旺因病离世,享年77岁。
这个消息仿佛一个惊雷,让大半个演艺圈陷入了悲恸。赵本山、倪萍、韩乔生、朱时茂、陈佩斯、韦唯……纷纷发文表示哀悼。
赵本山说:“袁德旺大哥是一位很有艺术才华的央视导演……当年,他执导央视国庆晚会,也是他第一次邀请我上央视舞台表演喜剧小品《1+1=?》……我对袁导的去世表示沉重哀悼。”
倪萍更是在微博上发长文,声泪俱下地回忆过往,句句皆是袁导对自己的提携与帮助,和对袁导离世的不舍与悲痛:“今天一天,接不完的电话,回不完的信息,都是老朋友,都是关于袁德旺导演的事。夜里12点过了,电话不响了,我却难以平静……”
作为一代名导,袁德旺老先生这些年的成就确实斐然。不仅创办了《文化观点》《朋友》等名牌栏目,执导过1984年、1986年、1987年春晚,还担任过1997年、2004年春晚总导演,挖掘了一众大腕儿明星,对春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无论是挖到赵本山这个“宝”,让无数老百姓欢度新年;还是促成周杰伦登台献唱,让青年人叫好,无一不是袁导一直以来做节目的初心。
01
一双“慧眼”,让无数人一鸣惊人
1947年,袁德旺出生于北京一户工人之家。
中学毕业后,他应征入伍,成了文工团的一名文艺兵,跳舞、演话剧、唱歌剧……样样都拿得出手。
1983年,袁德旺转业,被分到中央电视台文艺部担任导演。
彼时的央视,工作人员满打满算不足500人。别看袁德旺初到央视就是导演,实际上各种打杂的事都得亲自来。
那一年,还是春晚开启的元年,有幸担任副导演的袁德旺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所有的努力,每一步皆算数。
有了第一届春晚的经验,第二届春晚可谓一鸣惊人。
1984年,中英双方就香港问题举行会谈。在这样的大事件下,央视推陈出新,打算邀请港台演员来表演。
但那时的他们根本不知道港台有什么演员,流行什么歌曲。
作为副导演的袁德旺便亲自跑去考察。然而,没有目标地瞎逛,犹如大海捞针。辗转几天,袁德旺都一无所获。
有一天,他坐在车里,突然听到歌声传来:“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都说踏破铁鞋无觅处,这歌词、这旋律、这情感,不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绕梁余音吗?
袁德旺和司机商量能否把磁带转给他,好心的司机帮忙转录了一盘。后来,在导演组的努力下,这首由张明敏所唱的《我的中国心》顺利获批登台表演。
说到这儿,还发生过一件趣事。
那时大家对流行音乐都不熟悉,袁德旺只能凭声音去感应。他觉得演唱者应该是个40多岁的人,哪承想,对方才26岁,是香港九龙做电子表的一名工人。误将小伙儿认成大叔,导致他接机的时候没接着人!
不过,这样的小插曲并不妨碍张明敏凭一首《我的中国心》响彻大江南北。
更有意义的是,这次创新开创了好几个第一:“第一次有港台演员参加春节联欢晚会,并且从那以后每年都有;第一次确立了流行歌曲在春节晚会当中的地位。”
如果说1984年春晚,张明敏唱哭了每一颗爱国心,那么陈佩斯和朱时茂则让人笑出了眼泪。
在两人表演的小品《吃面条》中,尽管没有实物,但幽默的话语、好玩儿的动作,却让人感受到了嗦面的香。
和《我的中国心》一样,《吃面条》也创造了好几个第一:第一次使喜剧小品成为春节晚会的主干节目;第一次由两个男演员主演的节目获得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效果;第一次形成喜剧小品对相声的威胁。
而“小品王”赵本山之所以能够登上春晚,红遍全国,也和袁德旺有关。
1988年,袁德旺担任国庆晚会导演,当时,赵本山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是袁德旺大胆启用了他,这才让他有机会被央视注意到,并凭借实力成为春晚的“常青树”。
与此同时,春晚副导演袁德旺也很快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02
表面光鲜的总导演,是背地里的“总碎催”
1997年香港回归,举国欢庆。
在这个历史性节点,春晚的意义不言而喻。那时,春晚总导演的人选已经要靠竞标了。原本袁德旺并不想参与,但领导觉得他稳重、堪当大任,劝他去参加。
最后,袁德旺不仅成功中标。在他的运筹帷幄下,1997年的春晚还特别出彩,尤其是语言类节目。
无论是姜昆、戴志诚的相声《送您一首歌》,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宇宙体操选拔赛》,黄宏和巩汉林的小品《鞋钉》,还是赵本山和范伟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都让人印象深刻。
特别是致敬劳动者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可谓经典至极。
“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没有农民,你吃啥?没有农民你穿啥?吃的、穿的都没了,你臭美个啥?”笑料百出,不乏讽刺,却是老百姓喜爱的那个味儿。
能达到这个效果,离不开赵本山和范伟的精彩演绎,也离不开袁德旺的坚持与努力。用甲丁的话说就是,袁导在语言节目上很有办法,而且人缘好、包装能力强。
只不过,袁导的包装不靠剪辑,不靠拼凑,靠的是实力和初心。
一直以来,袁德旺都是一个喜欢幽默的人,但他深信:“幽默的动机与实质是善良。”
无论是物质匮乏还是富足的年代,表演形式可以变,内核不能变。也正是在这样的初心下,他的节目总是那么真实、好看。
2004年的春晚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肆虐,老百姓心中不免沉重。春晚又一次成为重要窗口,袁德旺也又一次被领导“推”了出去。
当年,他已经57岁,原本并不打算参与竞标,但在领导的劝说下,不得不“老骥伏枥”。用一周时间准备,用9分钟阐述,很快他接到了任命。
当时,媒体称他为“老黑马”。
可他却并不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只不过是自己的竞标方案比较符合当年台里的理念。他那一年春晚的主题是“祝福”。
是啊,经过一场非典,谁不是更加珍惜健康、珍惜生活呢?不得不说,袁德旺的主题十分契合当时大家的心境。
除此之外,在展现方式上,袁德旺也做了大量变革。第一次策划与观众互动环节,在全国范围举办“手机短信征集活动”和“祝福大赛”。一下子,年轻人的热情就被点燃了。
除了形式上的创新,在节目上,袁德旺也是煞费苦心。
彼时,周杰伦深受年轻人喜爱。节目组便想着邀请周杰伦登台演唱。然而,有专家却认为他吐词不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