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中一句话引发争议,作词者田汉都想改,周总理却鼎力保留
国歌中一句话引发争议,作词者田汉都想改,周总理却鼎力保留“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国歌,那是一首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的歌曲。从孩提时代,每个周一的早晨,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那首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就会在每个校园里回荡。
那慷慨激昂的曲调,就像是历史的回音,它叙述着我们的祖先如何在逆境中坚韧不屈,如何以勇气和智慧战胜困难。当那慷慨激昂的旋律悠扬飘荡,人们仿佛被瞬间拉入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每个人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仿佛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旋律所激发,热血沸腾。国歌,就像一面明镜,它反映出我们每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它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而奋斗终身。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义勇军进行曲》在被选为国歌之初,因为其中的一句歌词,曾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议。
连作词者田汉都因为这句歌词可能引起误解而希望对其进行修改,但周总理却坚决捍卫原文的完整与纯粹,认为每一个字都有其历史和政治的深远含义。那么这句想让创作者修改的歌词是哪一句?而周总理为何坚定地表示不能改?
1949年春天,新中国还未成立之前,郭沫若等一行人被中国共产党委派前往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大会”。这次大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团,其中中国代表团备受瞩目。当郭沫若等人抵达布拉格时,他们突然被告知一个重要的信息:在大会开幕式上,各国代表团入场时必须奏响本国国歌。
于是中国代表团内便积极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在中国中南海的筹备会上,关于国歌的讨论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参会人员对于国歌的看法各持己见,一时间难以达成一致。
有人提出,我们应该继续沿用孙中山时期的《国民革命歌》的唱调,稍微修改一下歌词即可。这样做既省事,又有利于国歌的传播,毕竟很多人都对这一版本的国歌印象深刻。但也有人表示反对,认为这是走败军之路,新中国应该有全新的面貌,这是对百姓最基本的负责。会议的气氛一度十分紧张,各方的观点都十分坚定。然而,这正是新政协筹备会的意义所在——集思广益,寻找最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解决方案。
在国歌征集的浩大工作中,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歌曲,总数达到了惊人的632首。这些歌曲各具特色,每一首都在争取那至高无上的荣誉。然而,《义勇军进行曲》在众多歌曲中脱颖而出,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大多数人的耳朵。
当时,一些代表提出,战争的硝烟早已飘散,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在如今这个时代背景下似乎有些过时。他们建议修改歌词,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然而,更多的代表坚决反对这一观点。他们认为,《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简洁而有力,无需修改。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
不少代表认为,这首歌曲创作于1935年,那时的中华民族的确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然而,现如今新中国即将成立,“最危险的时候”早已过去,因此这句歌词出现在国歌中似乎并不合适。
事实上,当时许多人都持有这样的意见,其中也包括《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先生。他感到困惑和疑虑,不知道是否应该更改这一句歌词,于是他找到了周总理,寻求建议和指导。
周总理在听取了各方的观点后,扫视了一圈在场的所有人,深深地说:“《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华民族最艰难的时刻诞生,它所体现的正是我们民族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精神。
你们说,新中国成立后就没有了危险吗?我看不然,这句歌词一定要保留下来,用这样的歌词才能一直激励我们,时刻警醒着我们!”他顿了顿,加重语气说:“比如,我们面前的这座山,看似高不可攀,但我们不能因此就畏惧它,而是要勇往直前,攀登上去。
这正是《义勇军进行曲》所要传达的精神。这样的歌词,才能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周总理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深受触动。他以实际的例子和深刻的见解,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义勇军进行曲》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然后,毛主席的一番话语彻底平息了众人心中的疑虑。他以坚定而深沉的语气说:“新中国的建立,是我们中国人民顽强奋斗、艰苦努力的结果,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要时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
我非常欣赏这首歌中的这句歌词,它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表达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革命先烈们英勇奋斗的教诲。”毛主席的话语在会场中回荡,他的肯定和赞赏让人们感到无比的振奋和自豪。他继续说道:“这首歌中的这句歌词,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它提醒我们,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才能真正地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毛主席的话语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们纷纷表示赞同和响应。
在两位领导人的精妙建议下,“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在最终修订中得以保留,它如一个永恒的警钟,回荡在每个国人的耳边,提醒我们党始终保持忆苦思甜、居安思危的高尚品质。这是一段历史的重塑,一段记忆的重生。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年代,这句歌词成为了我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敌入侵的战斗号角,激发了无数仁人志士的爱国热情。最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经过激烈的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决议,《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将在10月1日的国庆大典上雄壮奏响。
这不仅仅是一首歌曲的选择,更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承诺。当雄壮的国歌在国庆大典上奏响,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力量,每一句歌词都激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感。
人们仿佛看到了那些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自由而英勇斗争的先烈们,他们的精神在歌声中得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在我党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提醒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它是我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见证。
如今,这句歌词已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它激发我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激发我们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勇往直前。它象征着我党忆苦思甜、居安思危的高尚品质永远被无数国人牢记于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