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为了语言和文化的未来
参加诗会的师生们在倾听、品味来自心灵的声音。 清华附中供图诗歌教育包括现代诗歌教育,无论对教育,还是对人、对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王家新说:“诗歌的教育不仅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诗歌,更是为了一种语言和文化的未来。”
■本报记者 杨桂青 徐启建
师(读完戴望舒《雨巷》后):“丁香姑娘是什么样的形象?”
一位对文科不感兴趣的理科男生:“我不知道丁香是什么,对丁香姑娘一点感觉也没有。”
一位语文功底较好的男生:“丁香姑娘是《神雕侠侣》里面的小龙女,我读了之后热泪盈眶,恨不得叫一声姑姑。”
一位女生:“像个女鬼,特别缥缈。”
另一位女生:“没有丁香姑娘,只有丁香和姑娘。”
……
这是上海交通大学附中高三现代诗歌课上的一段师生对白,这位语文教师说:“学生对诗歌的感情,远远比不上他们对轻松读物的感情。还有的学生说,上语文课‘性价比’不高,因为无法量化成一套考题,上完语文课,我不会考试。”
在“梦之彼岸——第二届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文化沙龙教师组现场,各地教师纷纷道出了诗歌教学特别是现代诗歌教学的苦恼。
现代诗歌教育的尴尬
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文学教研室主任霍俊明曾对178位高一学生进行过一次现场调查:“如果没有高考,在座还有多少人会选择学习语文课?”举手的只有7个。
一场小调查,道出了中学语文的尴尬。而在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又是最尴尬的。
清华大学附中高中部语文教师汤莉说,现代诗歌教学在课标规定的教学范围内,但无论是会考,还是中、高考,都不考查对现代诗歌的理解、鉴赏,作文也是“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对现代诗歌的考查内容只剩下知识记忆部分,似乎读两遍,记住作者简介即可。
既然如此,教起来还有什么意义呢?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田福春说:“现代诗歌属于国家课程,不以考不考为标准,老师要讲,但又不能全讲。”很多语文老师向他反映,“学生可爱学诗歌了”。
但因诗而起的“风波”仍旧不断。
北京顺义区杨镇一中语文教师孟云霞指导学生成立了荷风诗社,一位学生对她说:“您激发了我的文学梦想,但是,请您坚定地告诉我,无罪!”还有班主任对她说:“某某同学语文试卷背后写诗了,但一张卷子错了3道题呢。”
荷风诗社的宗旨“诗不远人”,即“诗意生活,人皆有之”。校长孙孟远对她说:“这句话好,朴实有道。但诗歌离人还真是挺远的,你做的这件事太难了。”
有声有色把诗歌教育进行到底
即便如此,清华附中还是在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地开着诗歌课。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为什么要把‘彷徨……悠长’放到第二行与‘独自’隔开?”在戴望舒《雨巷》一课的学习中,同学们纷纷“发难”:“诗中太多相同之处,总会让我感觉啰嗦。”
汤莉说:“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学生不懂什么叫诗。”高中阶段的现代诗歌主要集中在高一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教材选录了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是“感受、鉴赏”,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学生觉得古体诗才是诗,讲现代诗时,他们普遍反映不懂。我们需要引导他们发现,原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格律诗的形式,通过错落有致的诗句排放,营造别一种水波荡漾、摇曳生姿的美。”汤莉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懂得了现代诗歌,学生未必亲近诗歌。我们用想象还原的方法,让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感诗人所感。”汤莉还用了解“抒情语体”、熟悉“现代诗形”等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现代诗歌。
“当学生开始亲近诗歌之后,更理想的提升途径当然就是朗诵和创作了。”汤莉说。
诗歌创作和朗诵一直是清华附中语文传统活动。初中的诗歌教育也很注重这两点。语文教师张彪说,初中诗歌教育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立足课本诗歌,激发学习兴趣;二是立足诗词积累,进行文化熏陶,开发校本教材,让学生学习约230首古诗词;三是立足课外选修,进行方法指导。了解诗人、研读诗歌、记录感受;四是立足诗歌活动,激发创作热情,比如举办“忙趁青春赋华章”现代诗比赛等活动。
清华附中还针对初一下学段到初二上学段的学生开设了“现代诗歌导读”选修课,每周一课时。内容按历史脉络编排,同时兼顾风格的多样性。授课形式首先是读,感受诗美。其次是讲,熟悉读诗、赏诗的方法。语文教师赵岩说,最有意思的是“撞”,师生、生生就诗歌创作、鉴赏进行“碰撞”。“我曾拿出自己的一首小诗让孩子们赏析,结果被‘骂了个狗血喷头’,在备课组传为笑谈。”
就这样笑着、朗诵着、写作着,清华附中的诗歌教育传统延续着、创新着。语文组组长徐慧琳说:“作为中学老师,我们愿意为传承、推广和发扬中国的诗风词韵作出自己的努力。”
从诗的角度进行诗歌教学
对高中的诗歌教学,与会专家感慨万分,纷纷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
“现在学生学语文是为了写作业、考试,”诗刊副总编辑商震说,“其实,诗歌、散文是用来‘享受’的。能否在教学中让学生享受诗歌?”
诗歌与语言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商震说:“诗人可以在母语里翻跟斗、撒欢儿,诗歌不遵循语法、逻辑,而是遵循诗人内心的情感秩序来写的。”他建议从抒情文体的角度进行诗歌教育。
“蹲下来,和学生一起读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则建议语文教师打破诗歌史的线索、流派的界限,打破高中、初中的壁垒,让学生直接接触诗。
今天,农耕文明时代的生活经验不断消失,家书、情书变成了短信,遥远的行走经验被飞行代替。而要学好诗歌,就要有一定的生活和情感经验。商震说:“一个没有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的人,要在‘雨巷’里找到和他对应的点,是很难的。”
北京大学网络学院蔡可则建议从课程和学校发展的角度看诗歌教育,从诗歌课程设置,到诗歌教学,实现一种文化管理。目前,千校一面的状况在打破,各种选修课和活动成了重要的课程形式和资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写反映自己实际困惑的诗作,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诗意。
专家的建议引发了语文教师的思考。广西柳州高中一位语文教师说:“难道写诗、诵诗就是目的吗?其实,诗歌教学是要‘立人’的。”东北师大附中语文教师孙立权说:“我们总说以诗教化人,前提是给学生什么诗呢?”他建议教材编写者从诗的角度选编诗作,他认为清华附中教师自编教材,为学生选诗,是实实在在的诗歌教育。
诗歌教育包括现代诗歌教育,无论对教育,还是对人、对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王家新说:“诗歌的教育不仅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诗歌,更是为了一种语言和文化的未来。”
开卷有益{:soso_e163:} {:1_1:}
心灵的物质化是诗歌萧条的一大原因。许多人写歌词,眼前没有意境,只有钞票,其音乐背景就是数钞票的哗哗声。验钞机就是音乐和诗歌。读来只有一个假字。 {:1_5:}{:1_5:}{:1_5:}
支持新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