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岁月》Beyond的歌声早已化作信念与力量,伴我们走远
听众点歌——《光辉岁月》
《光辉岁月》是由黄家驹作词、作曲,Beyond演唱的经典歌曲。这首作品创作于1990年,它的灵感来源于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的故事,歌中不仅赞颂曼德拉伟大而光辉的一生,同时也表达出反对种族歧视,呼吁自由与和平的美好愿望。
黄家驹曾经在访谈节目中表示,自己喜欢关注外面的世界,经常留意外界的动向,所以当他看到曼德拉因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而被困狱中的故事后,内心引起很大的触动,于是有感而发为曼德拉创作出这一首充满励志、博爱且让人坚强勇敢的歌曲。
“我很佩服曼德拉,20多年的牢狱,不知他怎样耐过这段孤独岁月,但我知道一定有坚强的信念支撑他。在香港做音乐、做乐队很难,很孤独,这条路注定是long way without friends,我这辈子不会转行去做别的,就是做音乐了,我亦相信人定胜天的,终将有那一天……”
黄家驹曾说,他从小就离不开音乐,看他拿羽毛球拍的动作就知道。
这首歌用激昂的旋律唱响自由、平等的宣言,里面饱含关于希望与抗争的故事,足以振奋人心。这首经典之作在1990年获得“十大劲歌金曲奖”,黄家驹荣获“最佳填词奖”。即便跨越了33年,依旧被广泛传唱,这大概就是音乐的魅力吧!可以跨越时代让不同的人去感受同样的感动。Beyond不仅是音乐上的传奇,也是一个时代的传奇。
1993年黄家驹去世,而曼德拉当时还不知道有一首专门为他写的歌曲。直到1997年访华,曼德拉才知道当年黄家驹为他写过一首叫《光辉岁月》的歌。
后来,据说有人把《光辉岁月》的歌词翻译给曼德拉看后,这位伟大的黑人领袖不禁潸然泪下,是这首歌让他重温了自己奋斗不息,光辉岁月的一生。
的确,黄家驹的作曲与作词总是那么完美,直击曼德拉的心声,只是,如今这两位留给人世的只剩下“光辉岁月”。
歌词赏析: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彷佛带点唏嘘。
深陷囹圄27年,终于等到拨开云雾见天日,这时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是仰天长叹还是庆幸,无论怎样,都令人嘘嘘不已。
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
曼德拉是个英勇的斗士,他的一生都在为非洲人民而战。因为始终坚持种族平等、反对种族隔离,所以他进行了长达50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使得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解除,实现种族平等。他的一生,可谓奉献给了非洲的人民。
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疲倦的双眼带著期望。
因为种族的仇恨和冲突,导致许多南非黑人惨遭压迫,流离失所,饱受饥饿。美好的家园尽被摧毁,余生的苦难漫漫看不到尽头,但他们仍期望可以等到迎来曙光的那一天。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
任苦难再怎么摧残,只要充满斗志,坚持到底,总能迎接属于自己的光辉岁月。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
为了追求真理,为了实现理想,什么苦,什么难,都不怕。唯有坚持不懈,笃定信念,一路前行,才能实现目标。
可否不分肤色的界限,愿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
这句话是黄家驹的心声。1990年,Beyond远赴肯尼亚,在那边,他们亲眼目睹了非洲人民因为战争和灾荒而遭受的苦难生活。回港后,黄家驹将所看到的,化为音乐,并表达出他期望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同一时期,他还创作了另外一首控诉战争,呼吁和平的歌曲《可知道》。
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
睿智的家驹是个以生命追求真理的人,他诠释了平等的意义。其道理浅显易懂,但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到?
至今,Beyond已经成立39年了,我们早已无法用语言评价他们的成就。作为一代人的记忆,Beyond的歌和故事给予太多人生活上的启发和人生的思考。像自由一样美丽。无法忘怀的经典,唤醒了无数回忆。
Beyond,译为超越,他们俨然已经不只是一支乐队,而是一段不会陨落的传奇。在曼德拉、Beyond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同样一颗深处时代变革中,要创造“光辉岁月”的赤子之心。那段光辉的岁月值得永远铭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