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345490 发表于 2022-5-2 07:34:18

民歌的力量


民歌的力量

民歌里,藏着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同频共振与情感回应。我们所做的,就是唤醒它,让民歌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当中。
作者|杨睿琦
「山那边,云下面。寻找我梦中的雪莲。跟着风,跟着云,我的家在天之颠。」
歌声渐缓,舞台上的光柱齐齐涌向拉丹珠。这个26岁的彝族女孩,在湖南卫视《春天花会开》的舞台上,以全新的唱腔与风格演绎了藏族歌曲《光》。这首歌来自藏族歌手索朗旺姆,最近一次被公开演唱,是八年前。
3月11日,湖南卫视推出民歌竞演节目《春天花会开》,28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齐聚舞台,通过创新改编,表达各自对民歌的理解。这是近年来,地方卫视唯一一档以民歌创新为主题的音乐竞演类综艺。
这是一次颇具勇气的尝试。
在横向维度上,《春天花会开》为音乐人提供舞台,将小众的民歌文化通过综艺进行大众传播。
另一方面,综艺舞台将曾经诞生于田间地头、代代相传的民歌,进行纵向挖掘,其中承载的民族记忆与情感被再次唤醒。
新舞台:联系大众,重唤记忆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 ,船儿满江鱼满仓。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赫那那尼赫尼那。」
熟悉的旋律与歌词过后,间奏中轻快的鼓点与长号的音符相互碰撞。郭曲站在舞台上,拨着电吉他,浪漫、充满幻想的电子音乐,缓缓流入传统民歌《乌苏里船歌》,弹幕上齐齐刷起「改编真的太好听!」
民歌只是需要有一些人、以及一个舞台。
《春天花会开》总导演王蕾拥有17年电视制作经验,此前曾参与2005年、2006年《超级女声》、2010年《快乐男声》、多届《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等节目制作,这是她第一次制作民歌竞演类综艺。
2021年9月,安德胜工作室正式开始筹备《春天花会开》。这档节目要做成什么样,王蕾和导演组摸着石头过河。但不要做成什么样,王蕾很清楚,
《春天花会开》一定不是只比唱功的青歌赛。我们希望通过节目,让民歌走入寻常百姓家。
节目主题从最早的国风到最终确定的民歌,王蕾认为,从节目制作的角度出发,民歌可以吸引老、中、青不同年龄层群体观看。另一方面,相较于定位宽泛的国风主题,民歌的定位更精准,也有更强大的群众基础与文化底蕴。
《春天花会开》不再侧重对民歌的单纯表达,而希望通过创新与传播,让民歌与新时代的大众群体产生联系。
图片
在保证舞台质量的前提下,王蕾与导演组在策划过程中,决定将竞演的唱功门槛降低,增强音乐的多元化,容纳包括民族唱法、流行唱法、原创能力在内的多种风格、水平的选手。以个人表演,融合组搭,团体竞技等多种形式进行选手与歌曲的双重表达。
《春天花会开》的舞台上,选手和歌曲相辅相成,两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王蕾将过往音乐选秀中常用的将选手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变为以观众票数划分晋级线的形式,以选拔出「绝对的好歌与好选手」。
现场设置的「知音团」涵盖对民歌拥有不同情感、不同体验,但都有微妙关联的三代年龄群体。王蕾将其划分为网络听友(95后)、磁带听友(80-95年)及收音机听友(80前)。跨代际人群的集结,是节目试图连结的大众缩影,三代群体对民歌创新的反应,也提前完成对改编民歌的检验。
对节目中的改编作品,团队内部讨论时,也时常出现分歧。在团队之外,这种对民歌改编的审美差异更突出。以MILK乐队改编的《鸿雁》为例,这首歌在王蕾团队内部难得得到一致喜爱,但在现场,网络听友表示很喜欢,磁带听友却反响平平。
王蕾说:
民歌创新到什么程度,能在最大程度联系大众,吸引大众,这是我们遇到的一个难点。
新民歌:情感共通,形式创新
初舞台演唱《长江之歌》后,龚爽收到的最多评价是「你唱的不是民歌。」
龚爽来自湖北,对长江有异乎寻常的深厚感情。对初舞台曲目,龚爽希望选一首拥有个人属性,又能与大众、时代共振的歌曲。《长江之歌》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表达的内在精神,在龚爽看来足以超越时间,引起现代观众共鸣。
很多人还是认为,只有唱某一个地方的歌曲才算民歌。
龚爽正在读中国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博士,也获得过金钟奖民族唱法金奖。她认为,传统观念中,民歌是流传在各地、各省、各城市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富有地域性的歌曲,现在这种定义需要被打开和放大。在龚爽看来:
任何能与时代共振,群众口口相传,具有民族情怀、和时代性的歌曲,都可以算作中国的新民歌。
郭曲也认为,在百姓自然劳作中产生的民歌,侧重表达现实生活与情感,这种情感与流行音乐有所不同,
民族音乐会以更抽象、更广阔的语言表达对人、对物、对国、对家的情感。
这与王蕾的想法不谋而合。王蕾认为,民歌是一个群体对另外一个群体的情感诉说与共鸣。在表演方式、创作方式、传播方式都发生巨大改变的当下,记录时代群体共性思想的音乐,都可以被称为新民歌。
这也为王蕾提供新思路。面对传统民歌的改编问题,王蕾认为,「可以通过新鲜的形式,帮它换一件更漂亮的衣服,让歌曲表达更饱满,更符合当下时代的音乐水准,从而让大家重新欣赏它,接受它。」
这也是郭曲的观点,民歌改编可以在尊重原作的音乐气质的基础上,用现代的、合适的音乐语言将其扩大化。
在第二轮舞台竞演中,郭曲选择改编赫哲族经典民歌《乌苏里船歌》。郭曲保留了原作的曲调、歌词,提炼出原作的关键词:自在。
「自在这个词,可以和电子音乐的某些内容融合,所以我采用电子音乐的段落表现手法与语言,将歌曲的自在气质扩大化。」
作为专业音乐制作人,郭曲认为,每个作品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我通过自己添加的新元素完成改编,在不改变原曲本身想表达主旨的基础上,改编后的歌曲听起来像我自己的歌,就可以了。」
不同民歌的改编方式所带来的争议,对王蕾而言,是推动力。
有争议代表大家在关注,如果观众不喜欢节目中新民歌的版本,转去听原版,我觉得也很好。不管怎样,这首歌都是成功推广出去了,这是节目的收获。
新歌手:立足传统,寻求改变
节目筹备之初,王蕾将《春天花会开》寻找的音乐人划定为三大类:学院派的专业民歌手、原生态唱法的民族歌手,以及能将传统民歌做创新表达的流行音乐制作人。
划分大类后,王蕾希望找到各自分类下代表性的顶尖选手。在千余人的多轮面试及业内推荐后,最终确定了登上舞台的28位选手。
第一轮个人竞演惊艳全场的拉丹珠,是原生态唱法选手的代表之一。参加《春天花会开》之前,拉丹珠刚从音乐学院毕业半年。
拉丹珠出生于四川大凉山,来自多民族家庭,拉是彝族姓氏,丹珠是藏族名字。站在《春天花会开》的舞台上,拉丹珠为自己选了一首藏歌《光》。
深受彝、藏两种民族文化熏陶的拉丹珠说,
我是带着彝族的血液去唱藏歌,我希望唱出来的歌,有我自己的风格,让观众看到两个民族的影子。
在《光》的改编中,拉丹珠在保证民族色彩的基础上,和音乐团队开展讨论,做编曲、唱腔的改变。最终,拉丹珠在《光》中融合了流行唱法,进行通俗化演绎,「希望可以通过我的歌声,让大家真正接近民歌,而不是远远观望。」
被其他选手称为「大魔王」的龚爽,同样想把民歌带到每个人身边,落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当中。
以往,龚爽要穿着隆重的礼服及华丽的造型及妆容在舞台上,演绎大气磅礴的经典民歌。来到《春天花会开》的舞台,龚爽希望以年轻人接受的音乐方式、熟悉的音乐语汇来演绎新民歌。她认为:
民歌不是一定需要大气磅礴的场景性舞台,更重要的是表达我们的传统文化与内在情感,让大众真正走近民歌,这是我们年轻一代歌手要做的事情。
龚爽已经学了二十多年民歌。她说,民歌表演舞台近年来直接减少。十几年前的春晚,至少有七八个民歌节目。九十年代,几乎整台晚会都在唱民歌。但进入21世纪,民歌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
直到登上《春天花会开》的舞台,龚爽觉得,曾经流行于田间地头的民歌又被再次唤醒。在最新一期播出的节目中,龚爽与张群航共同合作《水韵组曲》。演唱完毕,台下全场起立,有些观众已经泪流满面。
民歌里,藏着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同频共振与情感回应。我们所做的,就是唤醒它,让民歌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当中。王蕾说,
只要民歌被唤醒,它就永远不会消失。

邓俊成 发表于 2022-5-2 09:05:21

支持点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