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对于培养中小学生创造性的价值
音乐教育对于培养中小学生创造性的价值
音乐是人的心灵之粮。在小学和中学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着过于注重技巧性、精准度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在音乐技能上的超越了对自身文化背景、知识范畴的认识与学习。学生的思维被一成不变的、一成不变、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所束缚。
前段时间,“教育周刊”上刊登了一篇关于一所小学语文考试的新闻,上面画着柳树迎风招展,地面上长着新芽的青草。一位同学把“春天”两个字写在了答题区。这显然是一句很有诗情画意的回答,但最后却给了他一个错误的答案,那就是“杨柳”。
长久以来,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习惯了以传授知识、培养技巧为主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却死死地束缚住了学生的思维,但如果在最需要想象力和创造性的领域中出现这样的状况,那就意味着音乐教育的基本目的就会落空。在音乐课堂中,对于相同的练习,如果没有几个正确的答案,那么对于同一首歌的理解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如何才能使他们明白,音乐是人类心灵和心灵自由的最美的果实?当“标准答案”的锋利的刀锋,承载着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双翼,被一成不变的千篇一律的模式教育的沉重打击,我们如何能让他们在成长之后,承担起文化与技术创新的社会历史使命?
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文明突飞猛进,在这样的大环境里,那些缺乏创造力的种族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转变以往只注重知识技能技巧的教学方式,倡导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正面和美好的感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