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关键词/一生之中谁没痛苦
读书关键词/一生之中谁没痛苦我有时候会想,常说“一生之中谁没痛苦,得失少不免,看透世态每种风雨披身打我面”,但问题是:哪怕我们明白人生都在得失之间,又可以如何“看透”呢?难道我们明白了道理,就自然可以消化成信念?还是我们唱多几次这两句歌词就会有所觉悟?
后来,我读到了英国写实主义作家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的经典作《织工马南传》,仿佛看到了答案。
乔治.艾略特,本名为玛丽.安.依文斯(Mary Anne Evans),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三大小说家之一,与狄更斯和萨克莱齐名。艾略特精通多国语言,包括拉丁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希伯来文、希腊文,并因为翻译工作而认识了她之后的丈夫,也是著名作家路易士(G.H. Lewis)。在丈夫的鼓励下,艾略特在四十岁左右开始写作,写下了不少经典,包括《织工马南传》。
有说《织工马南传》的故事简单直接,在我读来却是故事性十足。故事讲述有癫痫症的主角马南,在一次病发醒来后置身于命案之中,而现场的教会基金不翼而飞。因此,天性善良的马南被起诉了。
这场飞来横祸的荒谬,不单在其发生的经过,还在其结局。因为“基督徒是不允许诉讼的,即使内容无伤社会声誉。他们势必要采取其他方法寻求事件的真相,最后的决议以祈祷和抽签行之”,而抽签的结果是马南有罪,他就此含冤负屈地离乡别井。
马南失去了家乡,也失去了对人的信任,“他痛恨回忆过去,对身边的陌生人没有半丝半毫的关爱与友谊,未来一片黑暗”,“他存在完全的茫然与迷惑中,情感在那条最敏锐的神经挫伤后,似乎死寂了”。马南搬到了遥远的小镇,离群索居,像隐士一般生活。
节俭的马南将赚到的钱兑成了金币,藏于家中的地牢。之后,故事有了几个转折(待读者自行阅读)。总之,他的金币被偷走了,而他也变得更孤独、更自怜。
但,“一生之中谁没痛苦”呢?在马南极度绝望之时,他在雪中救了一个孤女。小女孩成为了马南的人生重心,成为了他的希望,“成为马南和外面世界的桥梁”。马南救了女孩,将她抚育成才,感慨说道:“我的宝贝女儿,这是我的福气,如果不是你来救我一把,我早可怜兮兮躺在坟墓里”。
在此,马南想起了人生的得失,想到“那抽签之事是很黑暗,不过上天送了一个小孩给我─我们扯平了,扯平了”,又想到“这个小孩是来取代金钱在他心中的位置─金钱成了小孩”。在他诚实简单的灵魂里,马南终于“看透世态”,放开了得失。
那么,我在马南的故事,又看透了什么?我看懂了“人在事过境迁后,才会如此看待当时的愚昧与邪恶”。换言之,我们不用与人性作对,不用急着看破人生,因为只有事过境迁,我们才有条件看破得失。
回到《织工马南传》,马南是怎样达到“事过境迁”呢?那就是当女儿意外拾回那两袋金币的时候。毕竟金弊还是蛮重要的,在此,我们不忘赞叹,艾略特不愧是写实主义大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