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音合唱学院探索合唱新模式
日前,浙江音乐学院合唱学院完成新学年的招生工作,53名新生成为合唱学院的有生力量。
浙江音乐学院合唱学院成立于2020年。目前合唱学院招收的学生有浙音在校学生,也有中小学音乐教师、社会机构合唱团体的指挥等社会在职人员。合唱学院院长、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合唱协会理事长严圣民表示,合唱学院的人才培养着眼于合唱的“艺术性、学术性、专业性、社会性”,立足于合唱但不限于合唱,授课领域力求实现对合唱相关内容的全覆盖。通过更为系统专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方式,培养更高端、更全面的具备合唱表演实践经验的复合型合唱人才。
专业性与社会性相结合
2020年,浙江音乐学院乐队学院、民族乐队学院、室内乐学院、歌剧学院、合唱学院“五大学院”成立,面向在校本科生、研究生、高级访问学者、进修生、专业表演艺术团体成员等国内外音乐人才招生,开启音乐表演人才从“培养端”到行业“用人端”的直通车,使得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迅速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从业者、职业演员、音乐教育者。
作为国内的“合唱大省”,浙江省近年来的合唱事业发展势头良好,省内各大院校、专业院团、基层社文单位等组成的合唱队伍不计其数,对于合唱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目前国内对于合唱及相关作曲、编配、指挥等人才的培养极为短缺,浙音合唱学院的建立,是以专业音乐院校的力量,培养专业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合唱人才。
严圣民表示,浙江音乐学院成立五大学院,就是通过跨院系、跨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形式,迅速缩短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成为一名合格文艺工作者和教育者的时间,因此课程设置上除了跨学科以外,还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合唱学院的学员,不仅是合唱团员,还要成为合唱的组织者、指挥者,除了演唱多声部合唱以外,还要掌握一些作品编配方法和能力,比如,如何把一些单旋律的独唱作品编配为一个多声部的合唱作品。合唱学院的学员还要具备组织排练的组织能力、指挥能力。由于声乐歌剧系相关专业的学生或演员,接触的多声部作品并不是太多,如果他们将来要从事与合唱相关的工作,这方面是需要加强的。为此,合唱学院会从增加多声部作品的数量和难度来对学员进行更加深入的培养。
建立特色合唱教学体系
严圣民介绍,在课程设置上,合唱学院的学员要接受更为系统、更高阶的视唱练耳、发声方法、和声、情感表达等课程学习,同时开设指挥、作曲、理论相关的选修课和大师班,以及各类专业音乐会观摩,实现了合唱人才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演唱作品设置上,学院也更注重风格体裁多样性、系统性和覆盖领域,使学员能够完成各类风格的作品,每个学员每学期都能排练4至6部专业作品。课程设置除了考虑合唱的专业性,还要兼顾合唱的广泛性、深入性和跨学科性,注重培养学员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社会上从事与合唱相关工作的人,有声乐爱好者、器乐演奏者,甚至有学习舞蹈的,兼顾专业性和社会性需求,在合唱学院显得尤为重要。
合唱学院的师资包括浙江音乐学院各系的老师,如作曲、指挥、视唱练耳的老师,还有声乐、音乐教育、教学法等专业老师。除了浙江音乐学院专业的教师团队以外,合唱学院还邀请了上海音乐学院曹通一教授、曹丁指挥等具有丰富合唱实践经验的指挥和从业者,定期授课,举办大师班和专题讲座,使学员们开拓学术视野,补充知识结构,提升综合专业素养。教学方式首先是课堂教学,以教授、专业老师授课为主。另一个教学方式是排练互动。分声部的组织工作直接由学员选出的声部长或骨干完成。声部长与骨干学员经常轮换,确保每个学员都有机会参与排练的组织工作。“让学员从被动地接受排练、接受授课,变为一个主动的合唱组织者。在不知不觉中让学员收获教学法、合唱团组织方面的实践经验。”严圣民说。
目前,合唱学院分为两个班,一个是综合性的大班,立足于合唱的多声部演唱,教授合唱教学法、排练法、识谱法,致力于把学员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合唱团员,在此基础上成为优秀的、能够跨越合唱领域的合唱团员。在大班基础上会形成一个精英班,把演唱能力、视唱练耳能力、音乐理论方面等综合能力和成绩都特别突出的学员选拔组成一支室内精英团,加入相应的作曲、指挥法、合唱组织排练教学法等内容的学习,帮助学员成为合格优秀的合唱队员之余,还能够成为合唱的组织者、排练者、指挥者。在校生通过与社会学员共同学习、演出,可以学习到他们就业的经验和教训,避免未来就业走弯路。社会在职学员可以实际工作需求出发,在校园里补足工作中需要的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两者共同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合唱学院采取严格的考核制度,学员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修满相应学分,通过相关部门审核,准予结业,颁发浙江音乐学院合唱学院的结业证书。除了书面考试,还有所有排练演出的实际操作、分声部的组织和表现、作品的编配等,以及是否考上精英班也是衡量条件之一。精英班每年的进出是灵活的,并不是“一考定终身”,实行末位淘汰制。排练和参加演出的出勤率、数量和质量也在考核范围内,合唱学院首次引进了指纹考勤机,打破了校园以往的考勤方式,给学员树立合唱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严圣民表示,合唱学院还借鉴了国外专业音乐院校师生之间的互相考核,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相打分等方法,希望从多方位多渠道多角度吸收国内外优秀的教学评价体系、方式方法,争取形成一整套先进的、跨院系的、具有浙江音乐学院特色的合唱教学体系。
以演促学
除了排练,合唱学院还通过舞台演出和录音、大师课、互动的合唱工作坊等多种形式,以“走出去,请进来”等联合演出的方式,以演促学,用舞台检验学习效果。课堂教学与舞台相得益彰,互相检验和促进,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让学员们的学习兴趣更浓,在台上获得学习的乐趣。通过舞台和观众的检验,学员可以直观感受到怎样的表达是受观众欢迎的,是有演出市场的,从而学会判断自己还需要学习哪些内容、需要补上什么内容。
成立一年以来,合唱学院与上海交响乐团、浙江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等国内知名乐团合作,完成了大型交响乐《红楼梦》首演、原创交响合唱《钱江潮》等演出。同时,围绕“建党百年”专场演出,学院完成了包括“放歌新时代音乐会”、中央电视台“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歌曲《远方的信》、上海辰山草地音乐节《长征组歌》等重要演出和录音。
严圣民表示,除了每一届在读的学生,以后合唱学院历届的毕业生也可以随时招募,形成浙江一支高水平的合唱队伍。这支队伍有着数量庞大的专业人才储备,优中选优,根据需要进行相关的演出、活动、交流等。在浙江音乐学院支持下成立的合唱学院,起到了浙江省内跨行当跨院团跨专业界限的桥梁作用。合唱学院不仅发挥着浙江音乐学院内部跨学科培养和表演的巨大作用,在浙江音乐学院服务社会、走向社会,发挥浙音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方面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希望合唱学院在全国合唱事业、艺术表演事业、音乐教育事业方面都发挥它巨大的作用,发出我们浙江的‘最强音’。”严圣民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