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知识||国旗、国歌、国徽的诞生
国庆知识||国旗、国歌、国徽的诞生
CELEBR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1949年7月,上海的一名从事计财工作的年轻人曾联松在《解放日报》上看到了新中国国旗图案的征集启事。怀着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他购买了纸张、画笔等材料,然后开始设计国旗图案。经过反复思考、打磨,曾联松将设计方案寄往北京。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将曾联松的设计方案稍作修改后,以五星红旗的图案作为“复字第32号”编入《国旗图案参考资料》。最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由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首次升起。从此,五星红旗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在各种重要的场合见证着新中国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国 歌
CELEBR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相继占领东三省,中国从此掀起一个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5月24日,由电通电影公司拍摄的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电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从此风靡全国,成为中华民族在危难之际发出的最坚强的呐喊。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最终通过决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在征集国歌的评选讨论中,一部分代表认为,应当修改《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句。毛泽东说:这一句不仅现在不可以改,永远也不能改,我们要安不忘危。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案第三十一条规定,宪法第一百三十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国 徽
CELEBR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就将国徽的设计提上日程,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这项工作。由清华大学营建学系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等人和中央美术学院张仃、钟灵等人组成的两个设计小组对国徽方案的设计竞赛由此展开。在设计的过程中,周恩来总理建议整个国徽要体现出向上、响亮、挺拔的基调和气氛,并且还要把稻穗的图案设计进国徽里。
1950年6月23日,全国政协召开一届二次会议,毛泽东主持通过决议,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的国徽图案。国徽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此后,清华大学营建系雕塑教授高庄承担了将国徽从平面图案做成立体浮雕模型的任务。为使国徽更庄严、更明朗、更符合于应用条件,高庄对国徽图案的细部进行了修改。1950年8月18日,高庄塑造的国徽立体浮雕模型最终设计方案被采用。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命令》颁布,举世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宣告诞生。
—EN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