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萨友用节拍器练习萨克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建议萨友用节拍器练习萨克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梅尔策尔?约翰?内波穆克(MaelzelJohann Nepomuk,1772—1838),是德国著名的机械师,制有百音琴(Panharmonicon即机械乐队)、助听器和节拍器等。节拍器(Metronome)早期的样式在 17世纪末就已经出现了,此后人们不断尝试改进。1816年梅尔策尔基于荷兰发明家温克尔(D.N.Winkel)的设想,制作了第一台现代意义的节拍器,并取得了专利,还在巴黎开设了专门制造节拍器的工厂。为了专利权,比梅尔策尔早一年就设计了类似装置的温克尔与之对簿公堂。虽然温克尔最后赢得诉讼,但梅尔策尔节拍器早已传世使用。作曲家们习惯在乐谱上注明诸如=M.M.60的字样。其中M.M.就是 Maelzel Metronome(梅尔策尔节拍器)的缩写。据说,贝多芬是用梅尔策尔节拍器来标示作品速度的第一位作曲家。他还为梅尔策尔节拍器写过一首卡农《嗒嗒嗒,亲爱的梅尔策尔》,贝多芬《第八交响曲》慢板乐章开始的主题也是基于此曲演变而来。有几位 20世纪的作曲家干脆将真正的节拍器音响写进了总谱,例如匈牙利作曲家利盖蒂(Ligeti)为100个节拍器而作的交响诗,还有英国作曲家戈登?克罗斯(GordonCrosse)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游戏场》(PlayGround)。
机械节拍器是根据钟摆原理而制,内置发条驱动,摆杆上游码可上下调动,以调整速度,并和面板上的刻度相对照,可知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1938年,电子节拍器问世,大家不必再劳神费力去上发条。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功能越来越多,速度计算也更精确。节拍器不仅有其辉煌的历史,在现代器乐教学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钢琴教学中,如果能够对节拍器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合理、有度地使用它,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节拍器可以培养速度概念
节拍器最基本的功用恐怕就是确定速度。练琴的时候,用它确定所演奏乐曲的准确速度,从而逐渐建立敏锐的速度感,这对一个优秀的演奏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人们习惯上更看重一个人的音准感、节奏感,而忽视速度感。但是速度对音乐来说是何等重要。速度要是把握得贴切,就能够自然而然地、直觉地抓住音乐情感,激起正确的体验;没有良好的速度感,不能正确理解乐谱上的速度提示,便违背了作曲家的意图,不可避免地扼杀了体验、扼杀了情感。
二、节拍器可以使演奏更完整平稳,节奏更均匀
钢琴演奏与单音乐器演奏相比较,由于其和声性、复调性等诸多因素,更显繁难,需要照顾的头绪更多,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节奏速度就退而居其次了。“难的速度慢,易的段落快”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曲子练熟了,也常产生“随手溜”的现象,愈弹愈快,愈弹愈乱,不得已就随处停和断。这时候,如能使用节拍器做耐心地慢速练习,一段时间后,循序渐进地调整游码,在不知不觉中,曲子的速度上去了,并且弹奏的速度和节奏是平稳而均匀的。笔者曾经参与石家庄市中小学生器乐大赛的评委工作,其间,观察到这样一个特别的现象 :在键盘乐比赛中,演奏钢琴、手风琴的很多学生比演奏电子琴的学生表现乐曲的完整性要差。我们不可能说电子琴曲目就比钢琴、手风琴曲目简易,也不能说弹电子琴的学生就比弹钢琴、手风琴的学生聪明。
瞑思良久,我认为是电子琴内置节拍器发生了作用,练琴时,“鼓点儿”始终伴随着练习者,帮助他们树立了准确的节奏速度概念,并使乐曲表现完整。
三、节拍器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提高练琴效率
一些年龄小的孩子练琴时,往往一边弹一边玩,那么短小的曲子,要花掉很长时间才能弹一遍。
即使年长一些的学生或成人,练得时间稍长,也会因麻痹而走神儿,使用节拍器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的“嗒嗒”声提醒练习者一刻也不能掉队,等指定练习段落完毕,尽可以去放松。
四、科学使用节拍器可以使弹奏技术扎实,背谱更准确牢固
美国著名女钢琴家露丝?史兰倩丝卡(Ruth Slenzynska)在她的《指尖下的音乐》一书中提到:“节拍器是我每日练习时必定使用的工具,即使是我在旅行演奏的时候,也一定带着它。练习中使用它,可以使我的双手保持安定的训练,在键盘上有绝对的控制能力,不因钢琴的变动,而有失常的表现。”史兰倩丝卡提供了这样一种使用节拍器练琴的方法:在练习一首乐曲时,总是先从很慢的速度——如节拍器上的 60开始练习,然后62—64—66等,一点一点地快起来,(这种以“2”的进度变化的形式只有在电子节拍器上才可实现,机械式节拍器没有那么精确的刻度。)掌握好了之后,再从60开始,63—66—69等,以“3”的进度练习。熟练之后,以“4”的进度 60—64—68—72练习,再以“5”的进度60—65—70—75—80来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如果把速度提高到让练习者感到紧张的速度时,不再继续提高速度。练习者在前面的速度上反复磨练之后加速才会轻松起来。这首曲子不管多熟练,每天的练习中,一定从最缓慢的速度练起,而且绝不以超过“5”的进度加快。这种练习方式使弹奏速度达到极肯定、且平均的状态,同时技术上也达到了极肯定的控制。
在节拍器的监控之下,做变节奏练习,可以使乐句中的每一个音在大脑皮层中的印象得以加深,帮助背谱。在指法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各个手指都得到公平肯定的锻练。如 :某练习曲的乐句是一连串十六分音符的进行,我们可以做变节奏练习(原乐谱)或(原乐谱)或(原乐谱)等等。
五、使用节拍器的经验,有益于建立伴奏、联弹、重奏、协奏意识
我们习惯了的钢琴教学模式是:上课一对一,学生弹,教师听,下课单独练,考试考级单独表演。独奏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便可产生强烈的排他性。使用节拍器可以让练习者学会倾听,这就像有一个一丝不苟的朋友在与练习者合奏,心里必须数拍子,才能与之合得上。
很多学生不愿使用节拍器,他们甚至认为节拍器打出来的拍子并不准确。这种反感正是由于节拍器的客观而且公正,它绝对不会“谄媚”地跟着演奏者的节奏跑。有些学生与节拍器合不上,原因多半是他们太自顾自地弹。这时,我们首先应倾听节拍器,默数它的拍子(但不应注视节
拍器),在心里先把乐曲的第一句唱出来与节拍器合上,然后再开始弹奏,同时不断核对,这样就可以建立相应的内心律动感。
节拍器的使用要有“度”。在练琴时,节拍器固然可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不能为此而忽视乐汇细部微小的变化,甚至牺牲掉 rubato、accel、rit等等对音乐的处理,否则音乐将变得生硬呆板。
有些乐曲、练习曲都注明节拍器速度,但大家不能丝毫不差地按照这些指示来演奏,因为这些指示的准确性通常是相对的。作曲者本人对自己作品的体会也未必每一次都绝对相同,每一次演奏自己的作品时也未必都用绝对一样的速度。车尔尼某些练习曲所标记的速度是人手的生理
机能永远无法达到的,也不符合人们的听觉审美习惯,所以有人怀疑车尔尼的节拍器是否出了毛病。
综上所述,我们相信节拍器这一奇妙的机械装置,在器乐教学尤其是钢琴教学中必将更广泛而长久地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