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udio 发表于 2019-7-5 23:07:12

永恒的旋律——五六十年代经典老电影歌曲赏析


五、六十年代的经典老电影歌曲
回味红色年代的风采

五、六十年代的电影歌曲,对新中国由衷的歌颂,成为歌曲创作的重大题材。唱响了热爱祖国的旋律,激发出人们的工作热情,成为一种现实的凝聚力,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
一首首激荡人心、魅力无穷的赞歌,实现了对生活真实的艺术超越,形象地浓缩了当时中国的基本气质和最强音,即使今天唱起来,依然激情澎湃,精神抖擞。


1954年我国拍摄了第一部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解放初期的云南苗寨,人们翘首盼望着政府的马帮早点来,他们给边民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影片讲述了一个解放初期发生在云南边疆的反特故事,涵盖了边疆生活和民兵团结一起剿匪的情节。


影片不仅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还有一首首好听的歌曲。属于少数民族的情歌对唱,第一次在新中国的电影里以特别的方式出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先后得到了解放,他们纷纷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充分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主题歌《山间铃响马帮来》,以歌颂祖国的美好前景以及对新生活的无限热爱。


这首歌曲的旋律是采用北方民歌的曲调为素材创作的,在歌曲中多次运用倚音,突出了民族风格,唱出了民族的韵味。


电影《牧人之子》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57年出品,讲述了内蒙古的一个小村牧人家族的故事,描写的是银河村的人们积极响应兴修水利、扩大牧场的号召,为使本村的牧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党的支持下,德力格尔最终带领大家修成了河。
《雄鹰》这部作品以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为素材,是用原民歌创作的。乐曲题材取自蒙古族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带领蒙族人民起义的历史事迹。音乐向人们讲述了英雄带领人民反抗压迫斗争的过程,以悠长而富民族风格的主题展开。多少年来,这首讴歌草原英雄嘎达梅林的歌曲,在内蒙古大草原上传唱不衰。
电影《银河》插图
电影插曲《银河》构思新颖、奇特,第一句的词尾是下一句的开头。那蓝天、白云、绿草、牛羊,弯弯曲曲好似静静流淌的银河,犹如身临其境。这两首都富有民族传统的歌曲在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渲染性作用。

电影《年轻的一代》插图
196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年轻的一代》,描述了几个由上海到边远地区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青年人,在对待生活、友谊、爱情和事业诸方面的不同态度,引发出青年一代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世界观,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勘探队员之歌》是由佟志贤和晓河创作于1952年,是电影《年轻的一代》主题曲,后被选为中国地质大学校歌。歌曲旋律起伏跳跃,朝气蓬勃、豪迈奔放而又舒展悠扬,表现五、六十年代创业者的精神状态。

每当听到这首歌,眼前就会浮现地质工作者攀援在崇山峻岭间,穿行在大河峡谷中的画面,地质工作者唱着它为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一首勘探队员之歌,曾激励着不少热血青年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攀登他们生命的高峰。

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勘探队员战严寒,斗酷暑,风餐露宿,四海为家,为国家的地勘事业献出了青春和热血。今天重温这首歌,能使我们更好地领会地勘行业厚重的历史底蕴。

老电影里浸润着如同口语的歌词
充满着炽热情怀的旋律
唱起来豪气万千
听起来颇受鼓舞
使这些优秀的歌曲传唱至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永恒的旋律——五六十年代经典老电影歌曲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