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回忆!这些春晚亲情歌曲
春晚回顾之旅仍在继续~“向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致敬”
——亲情歌曲站已到站!
请大家带好期待值
跟小编先睹为快吧
01:14
致敬春晚——亲情歌曲篇
1983年除夕之夜,刚刚迎来改革开放的中国亿万观众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一台集歌舞、相声、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茶座式”综艺联欢晚会。这对于当时娱乐方式单一的中国百姓来说,无疑是一场饕餮盛宴。
此后,看央视春晚成为中国人过年必不可少的环节。“吃饺子、放鞭炮、看春晚”,在改写中国几千年的年俗文化过程中,一次次给全世界的华人观众带来期待和惊艳。
2014年,央视春晚被定位为国家项目,它肩负起凝聚世界华人情感,展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内涵的使命,陪伴电视机前的中国百姓走过了36个年头。
《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本期致敬——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本期嘉宾
(从左至右)
网络达人:赵萌萌(大萌子)
歌手:王铮亮
1997年、2004年春晚总导演:袁德旺
作曲家:车行
歌手:张迈
蒙古族歌唱家:乌日娜
唱作人:诺尔曼
春节是家的表达,回家过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心底最强烈的愿望。在这个重要节日里播出的春晚,将十几亿中国人的乡愁与亲情得到充分的释放,血脉亲情也成了历年春晚着重表达的主题。
1999年《常回家看看》
90年代是社会大变革、经济大发展的年代,很多人选择离家打工,整个社会在追求经济发展时,忽视了人们内心的情感。这一时段,春晚推出了许多关注家庭的歌曲。1999年的《常回家看看》是爆发点,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温柔的情感,让迷失的人重新找回了方向。
时近20年,《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一直传唱度不减。2013年7月“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唤醒社会上更多对老年人的关注,可见这首歌曲的社会影响力。
《常回家看看》的作者和演唱者来到《中国文艺》的现场,与我们回忆这首经典佳作的创作过程。
2006年《吉祥三宝》
进入21世纪后的春晚,推出了像《想起老妈妈》、《天之大》等一批优秀的亲情歌曲。有一家人让人们印象深刻,他们就是2006年春晚舞台上演唱《吉祥三宝》的布仁巴雅尔、乌日娜和她们的侄女英格玛。
歌曲《吉祥三宝》中一问一答的暖心演唱,不仅展现了草原上清新的风景,更成为2006年春晚的一湾清泉。
2018年9月19日晚,布仁巴雅尔因病去世,终年58岁。吉祥三宝痛失一宝,在布仁巴雅尔老师离开三个月后,他的夫人蒙古族歌唱家乌日娜和女儿诺尔曼首次公开亮相,在《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的舞台上,与我们回忆属于吉祥三宝的时光。
2014年《时间都去哪儿了》
2014年春晚上,一首暖心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唱红许多人的眼睛。平淡的旋律和娓娓道来的歌词,配合着网络名人大萌子30年父女合影,令观众忍不住落泪。“时间都去哪儿了”迅速成为一句流行语,也引发了全民的感叹潮。
近几年,春晚舞台上也诞生了像《当你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父子》等亲情歌曲。这些歌曲传递了中国的孝道文化,表达着中国人内敛深沉的父子之情与母子之爱,也引发了每个人关于亲情与孝道的共鸣与思考。
致敬词
除夕夜里的娱乐盛宴
辞旧迎新的精神大餐
当代中国的集体记忆
光辉岁月的长情陪伴
用欢笑给年轮加个封面
以温情为成长做个标签
传递思念,见证团圆
舞动吉祥,唱醒春天
任凭时光流转
祥和欢乐不变
岁岁难忘今宵
年年不见不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