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中国等音乐的元素
构成中国等音乐的元素中国古代的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徴、羽”,在唐朝唱名为“合、四、乙、尺、工”,这五个调对应do, re, mi, so, la五个音。以这五个音分别作为基音而延伸出来的五声音阶分别称作相对应的调式,比如
羽(低音la)、宫(do)、商(re)、角(mi)、徴(so)就叫做羽调式。正如西方古典音乐的十二平均律,这五音可以由三分损益法(又叫五度相生律,大家可以点这里阅读参考:三分损益法)得来。有人会问那么现代音乐中的4和7这两个音 怎么办?这两个音在古乐中出现很少,但是也有自己的名字,分别叫做“清角”和“变宫”。比如《战国策·燕策》里对于荆轲刺秦王出发前的描写:“高渐 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瞠目,发尽上指冠。”
这个属于是基本调式,在五音调式的基础上还有其他调式的衍生,例如 欲三更 在之前的一条评论中提到的“清乐宫羽调式”(商角同用和宫逐羽声),是对之前所述的 五音系统的 补充。
当然笼统的说中国风音乐就是由五音构成的,这种说法有些以偏激。我们现在所言的中国风是在中国古乐的音调系统上借鉴了这个五音成分并且用古典乐器演奏出,然后融入了现代音乐中的合成器和西洋鼓点的鼓组风格而得到的效果,在速度上一半比较平缓,在唱词上有大量古诗词的创作痕迹,在节奏感上由于鼓点的呈现而显得比较突出但是又不失张扬随性的成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