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app 发表于 2018-7-13 08:32:27

专访音乐人张尧:一座城市总要有个听民谣的地方

专访音乐人张尧:一座城市总要有个听民谣的地方


“四年前第一次张尧的歌,感觉很宁静,哀而不伤。那个时候尧十三、马頔、宋冬野等麻油叶成员都火起来了,逼哥也已走进了大众的视线,张尧还是一直不温不火。”——网易云音乐网友 人声多浮
专访音乐人张尧:一座城市总要有个听民谣的地方
现如今,“张尧”这个名字或许对大多数人来说依然陌生,但与五六年前刚开始从事音乐创作时“台上三个人 台下六个人”的境遇相比已经好了很多。
今年5月,张尧和他的乐队结束了为期56天,跨越了32个城市的巡演。张尧坦言,在云南大理的那场演出给他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一直对大理有种朝圣的感觉”,这场巡演请到了张玮玮、张佺等前辈到现场,演出结束后又在小院里偶遇了李志和他的团队。月夜之下,大家把酒言欢,“几瓶酒后开始了一场即兴party,李志弹着吉他,张玮玮弹着冬不拉,我拉着手风琴,记忆犹新。”
今年4月,张尧推出了自己的首张EP《沉默》,距上张专辑《我们不知道》的发行已经过去了两年。新EP中收纳了6首风格各异的作品,张尧表示“有很多歌曲的风格都和之前有很大区别”:在古典乐的编曲上,尝试了与上张专辑不同的元素和想法,有的作品采用了整篇幅的采样,有的更强调气氛的情绪渲染。其中《Pas de deux》这首以法语命名歌曲,就融合了Fusion Tango、Gypsy Ballad等风格。虽然歌名是法语,但整篇的歌词不属于任何一种语言,没有任何含义,“是想通过这种模糊、超越语言的方式来弱化词在歌曲中的作用,凸显旋律自身情感更多的可能性。”有网友留言“歌词我已经托人去翻译了!”张尧却说“别猜了,是我瞎唱的。”这种听似“瞎唱”的歌词也让乐队感到苦恼——排练时因为需要和声,乐队成员头练了很久才学会发音。
自幼习手风琴近二十年,张尧却自侃是“不务正业的手风琴手”,“当我接触独立音乐并开始创作后,尝试用手风琴与其它乐器合作,它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随着自己创作的越来越多,张尧发现仅用手风琴创作有一定的局限性,“那时我会‘抛弃’它,用吉他、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方式和思路来进行创作。”
专访音乐人张尧:一座城市总要有个听民谣的地方
八年前,这个东北大汉只身南下追随着一个姑娘来到重庆,从此便开始了与这座城市奇妙的缘分。张尧坦言,他看到重庆的第一眼的时候,从没想过自己会在这座城市生活这么久。
初到重庆的那些日子,张尧过得有些窘迫,重庆的民谣的氛围并不算太好,在酒吧驻唱的他一开始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最低的时候一个月只有800,房租750,一个月的工资就没有了。” 好在一路坚持过来,现在乐队和乐迷的境况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后来他驻唱的酒吧老板想要转让酒馆,四处无人接手之时,张尧接下了这个场子。
“一座城市总要有个听民谣的地方,这座城市需要这样一个小场地来让独立音乐发酵。”张尧解释道。
“重庆对我来说,是从远方到故乡的界线模糊的经历处。”
在歌曲《萨琳娜》中,有句歌词是“萨琳娜,你是否还记得家乡的模样,是潮湿的南方还是冰冷的北方。”对于张尧来说,重庆和锦州,已经分不清谁是故乡谁是远方,哪个是南方哪个是北方。“随着时间它们慢慢模糊了界线,算是与时间握手言和了吧,不会再去纠结于这个问题。”重庆,或是南方,对他而言是一种腐败和魅力兼具的存在,是一种思维,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心魔,一种宿命和痛楚,它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着不同的魅力。
专访音乐人张尧:一座城市总要有个听民谣的地方
谈及创作,张尧表示更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进行,“安静的时候会更投入到自己的情绪中,会卸下所有的伪装和面具来面对自己的内心吧。”如今,张尧正准备下一张的专辑的录制,并邀请到了他崇敬的柳森老师来操刀,“整体的风格会跟第一张专辑比较相近”。预计今年下半年会发一首先行单曲,也是下张专辑的同名主打歌——《她在海中央》。
2017年,张尧正式加入民谣组织麻油叶,成为“酒神”宋冬野、“美食地图”马頔、“音乐鬼才”尧十三等麻油叶成员的“南方小兄弟”。“之前麻油叶对我来说,是一种憧憬和梦想。”在和马頔熟络后,张尧曾提过想要加入麻油叶,正巧2017年巡演到北京,张尧趁此时机邀请马頔来做神秘嘉宾,“演出结束后,马老板就提起了加入麻油叶的事。”
“对我来说,算是一个梦想的完成,另一个梦想的开始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访音乐人张尧:一座城市总要有个听民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