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hao0 发表于 2018-5-8 14:03:15

散文“边界”在扩大 真实依然是“刚需”

散文“边界”在扩大 真实依然是“刚需”

  暮春四月,“新时代·新散文·新分享——2018华语散文定海论坛”在浙江舟山举行。中国作家协会机关党委、浙江省作家协会作为主办单位,分别组织了来自鲁迅文学院、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现代文学馆,《人民文学》、《诗刊》等国家级刊物,以及来自浙江本土散文创作界的研究者、编辑和创作者,就当下散文创作的状况和走向展开研讨。散文能不能虚构、散文创作应如何处理与现实的关系等话题,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稿边写作”源于对时代敏感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研究员王清辉指出,借助于小说、诗歌,甚至是音乐、绘画的形式,散文的文体边界正在不断扩大。“从写作和阅读方式来说,随着我们时代和媒体的不断新变,新媒体、自媒体的兴起,散文日益成为参与时代精神建构最有效的一个文体类别,是写作中最活跃的部分。”

  她介绍,以天涯、豆瓣这样的网站为例,每天发表的散文数量非常大,一年累积下来可能主题帖就有好几十万篇,而在传统刊物上,比如一级刊物最多每期能发20来篇散文,这样数量上的巨大差距已经带来了整个散文生态的变化。在网上,大家可以交互,也充分调动了创作者和阅读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了全民写作、全民阅读的现象,使散文反映的生活、情感、思想等内容都更广阔多样、更接地气。一些散文作者还在形式上做了种种尝试,他们利用网络的复制、拼贴、视频、图片等一切技术手段,形成了一些超文体和超文本的形式,比如作者“顾爷”的《小顾聊绘画》系列。

  此外,王清辉通过盘点2017年内地原创散文创作,总结了“稿边写作”的现象。她认为,与用城市、乡土或者历史一类的词来定义散文不同,“稿边写作”是以自己的精神记忆为写作对象;与传统札记不同的是,这些散文中有更多对自己生命状态的回顾和反思,而不是为书而书,为文而文。“稿边”的散文写作里尤其可以看到著名作家作为“优秀读者”的敏感,这敏感不单是针对文本,同样也针对生活和时代,例如李敬泽、王安忆、张新颖、彭程、陆春祥等人的散文都是好范例。

  向“非虚构写作”汲取经验

  中国现代文学馆助理研究员宋嵩提到,去年他曾为复旦大学主办的一个全球华文青年创作奖担任初评委,作品来自全球以华语写作的在校大学生。入围作品给他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长期以来流行的“少年老成”模式可能会把80后、90后的散文创作带向误区,即概念化写作较明显,在散文中极力模仿那些早已成名的散文家的写作风格,急于在自己的文中体现思想性。但是受年龄和学识、经历的限制,往往弄巧成拙。

  不过,宋嵩也看到了一批香港和台湾的大学生散文作品,印象最深的是在台湾大学就读的一位昆虫学博士,这篇2.5万多字的散文全都是写他在宝岛各地捕捉蝴蝶的经历,生动精彩。而大陆的青年学生更多的是写思想随笔,比如针对一部西方经典电影洋洋洒洒写了8000多字的随笔。“不能说他的这些感想没有价值,但是大多数容易流于无病呻吟。”很多青年散文家现在写散文如写论文,大量堆砌材料甚至史料以期凸显思想性,但如何处理向读者传递知识和自身具有的现实体验及思考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问题。

  他还指出,文学上“非虚构概念”的提出对散文和报告文学这两种文体都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我觉得散文不应该虚构,它要表达你的真情实感。例如袁凌的《青苔不会消失》,书中十几篇文章都是类似于《南方周末》上面深度报道的写法,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报告文学,也很难把它当成传统散文来看待,但是带给读者的震撼要超过任何传统意义上的散文作品。”所以,宋嵩建议散文作家多了解当下的非虚构创作的成绩,汲取创作经验,会有心得。

  书写时代巨变中的真实

  鲁迅文学院培训部副主任赵兴红说,该院5月份将举办一个现实主义题材作家高研班,从全国遴选出注重现实题材的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创作者组成。这也是针对那些没有生活体验、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天马行空对着天花板臆想出来的写作现象,有针对性地办班。时代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文学的发展速度,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如果作品还只停留在“回到唐朝当王爷”,那将情何以堪?

  对于这一点,来自浙江舟山岱山县的青年作家李慧慧体会很深。她说自己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海岛人,但是对海岛的认识也并不多,“我母亲那一代人看见路边晒着的渔网,就知道是捕什么鱼用的,可我看到饭桌上的鱼,都常叫不出名字。我想,作为一个海岛的写作者应该警醒,我们有责任去书写这些已经遗忘和正在消失的东西。”

  李慧慧觉得,散文创作应来源于现实生活,“散文描写的更多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有灵魂、有内涵,有时代、有自己生活的特色。现在很多海岛上的事物正在消失,比如岱山万亩盐田都面临转型改造,可是我们这一代上渔船当渔民非常少了,对渔业的认识也同样只来自于书本。其实,渔业资源越来越贫乏、渔民转产转业的困惑,这些都是除了讴歌美丽和苦难之外值得书写的。巨大的变化传达出海岛人面临的时代与环境的碰撞,也是内外在的纠结。我觉得这些并不落后,都是值得书写的真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散文“边界”在扩大 真实依然是“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