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34350 发表于 2017-12-13 10:27:27

爱在茶心酒性间——也谈郭鹰的小说创作

郭鹰的短篇小说《母亲的葬礼》发在了2015年《山花》的短篇头条,并在今年的夏天结成了甜蜜的果实:获得福建省第30届优秀文学作品暨第12届“陈明玉文学榜”提名奖。当年度获奖的短篇小说仅四篇,荣誉来之不易。随后,她的红色少年小说《铜村有朵红色的云》、长篇小说《笔锋》相继出版,特别是红色少年小说入选今年的省重点图书、书香八闽优秀图书和省农家书屋推荐书目,使她成为我省又一位值得期待的青年小说家。

小说总是在人间烟火、世俗人情中流淌着作家的精神寄托。2010年她在省刊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傻燕》,对于她来说,意义非同一般。以第一人称讲述“我”的人生际遇,因为弱智,被人称为傻,她的内心从来没有人走进过,也没有人关心过,这种生活中的边缘人被作者倾注着深深的同情与爱怜,从而赋予作品人性的力量。五年之后,《母亲的葬礼》成为她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钱丽随父母来到异乡的城市安家,然后考上大学,到了遥远的北方安家。母亲去世,她从北方回到南方,一场葬礼让她看到支离破碎的亲情远比现实的疏离更加脆弱与不堪。没有了母亲就没有了家,她带着女儿坐上远去的动车,乡关何处的感叹涌上心头,却始终没有答案。这种带着当代人最浓重失落感的主人公钱丽,是现实的影射,也是当代中国人的情感困境。在郭鹰的小说里,我们看到她的书写已经从单纯的同情进入社会性问题的反思之中。

在郭鹰的小说里,《鱼上岸》和《弱水三千》是我特别喜欢的两篇小说。这两篇小说如果按类型分,可以分为职场小说或者教育小说,因为它的背景都是学校,与郭鹰长期从事的工作相关。两篇小说文字都十分轻松,各色人物,嬉戏怒骂,鲜活生动,可称笔之所至,水到渠成。从人物刻画上,两篇各有特色。

都说童年记忆是作家创作的源泉,郭鹰的《那年的水饺》和《探亲》就是这股清泉里的暖流。这两篇小说有作者亲身经历的体验,所以当生活素材上升为文学创作之后,表现纯真年代人与人之间简单而有温度的关系更具坚实的基础,与当下的人际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正如作者所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感动于那个年代的爱情、友情和亲情。日子虽然艰苦,大家却过得知足和感恩。因为简单,所以美好。”《探亲》的最后是爸爸写给妈妈的一信封。信里的现实与“我”眼中的现实显然是有差距的,但正是这封信才让人感动父母之间真挚而质朴的情感。

如果说童年里的亲情是一股清泉,那么及至成年后的亲情就是一壶酒。发表在《山花》头条的短篇小说《猫爪》正是这样。小说的寓意大体为生活就像猫爪,不时给你一点伤痛,然后在积极治疗中慢慢平复。老五跑路了,林小凤借出去的三十万元打了水漂。为了尽快还信用卡上的十万元,她找到五年没有联系的弟弟。弟弟一家的境况令她吃惊,更加吃惊的是弟弟想尽办法使她渡过难关。姐弟俩终于冰释前嫌,他们虽然失去了金钱,却找回了亲情。当林小凤和弟弟重归于好,她手上被猫抓的伤口也好了。“手背上的伤口已经结痂,她轻轻一撕,痂子掉下来,手背上留下一块小小的红色印记。”这样的结尾自然而意味深长。

爱是郭鹰小说不变的主题,但是她的爱并不空泛,而是充满着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读者总能找到某种呼应,心灵受到触动。我想,这是她作品中最为可贵的地方。当然仅仅这点并不能算成功,她的语言生动有趣,能够在略为夸张的书写中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使主人公的形象跃然纸上。此外,她的创作常常向内转,回避那些热门的大事件,而是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让人物命运来反映社会问题,启发读者往更深层次思考。当然,郭鹰的小说在结构的安排、语言的锤炼方面,都还有进步的空间,我们期待读到她更多更好的小说。

szfapw 发表于 2018-1-18 10:11:30

好文章,不错啊,可以收藏学习了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爱在茶心酒性间——也谈郭鹰的小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