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永东 发表于 2017-8-22 07:34:54

从一本小说多个译本想到的

因想买本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小说《人间失格》,8月20日,笔者登上网上书店一看,此书竟然有十多个译本,一时选花了眼。其实,不只是《人间失格》,不少引进的外国小说,常常是多个译本,很考验读者“选功”。
译本多样,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是中国出版界对国外优秀名著的重视,二是众多翻译者争相承担起了“桥梁作用”。但现实的问题是,一本小说因多个译本,在读者阅读与选择中造成了堵点,由于很多读者无法断定哪个译本最好,在挑书时不知所措,徒费了很多时间。以前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是译本太多难择优。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是在题材的把握上失衡,重复翻译。而这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使出版社因同质竞争而推高了成本。
笔者觉得,要想改变一本书多个译本的局面,关键是要大胆做减法。比如一本外来的小说要译成中文,出版社大可不必蜂拥而上,不要在“多”上着眼,而是要摒弃急功近利,沉下心来在“精准”上发力,向精品靠近,锻造一支不单有过硬外语基础,更能领悟原著思想与作家心路历程的翻译大家队伍。
事实上,上世纪中期正是这样的,不求译本的多样化,而求译本的准确与完美。从过去到当下,读巴尔扎克必选傅雷,看莎士比亚就看朱生豪,阅福楼拜首选李健吾……他们的译本已成为读者们的首选。只要看到这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翻译大家的作品,读者不会出现选择上的困惑。一个好的翻译就是一个引领者,他让读者不单突破语言障碍,也能给读者一个轻松的选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一本小说多个译本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