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148228 发表于 2017-8-8 10:14:22

我爱庄周(关于暗恋)

   暗恋”可以说是人类的常规性情感,而这种情感掺杂的各种感受,比如思恋、坚守、倾斜、溃塌无一不是细节之质、内心之感,是关乎人的心灵、性情的角度,所以是一个很好的征文题目,为了这个好题目,我也不能偷懒,写出我的“暗恋”对象,使之大白于天下。当然我写出我“暗恋”对象的名字后,很多人都会丧失窥探的兴趣,因为这个人的名字是庄子。


   另:我暗恋的对象应该还有老子,但是老子河南腔太重,相比于“活泼、风趣”无端涯之词的庄子,则有些严肃持重,所以这次我选择了庄子。
   庄子首先是个穷人,然后他才是个哲学家。他一生中没有享受过荣华富贵,也不屑于安度这样的生活。他住的是“残闾陋巷”,饿的“枯首黄槁”,而在这种不安、饥饿中却也秉持着无人能企及的孤独,也孕育了无为、遁世、独立的庄子哲学。庄子忍受(也可说是享受)着兵戎时代人生所遭受“物质惩戒”,却求诸于自己心灵这一现实,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次家中断粮,庄子便去向监河侯借粮,却被取笑说等秋后打下了粮食再借给他,而风趣的庄子却在这种最低生活保障不能实现的当下,还是要拿监河侯开开玩笑: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监河侯家的万石粟谷最终都腐烂在谷仓和沧海中,庄子薄薄的竹简上刻下鸿函钜椟却没有散落晨星,仍明亮着炯炯之火光。



庄子的语言诚实、坦然,诚实的体现了庄子衣居住行和理想、抱负甚至是对于生死玄关问题。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市,而我嗷嗷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不能不说庄子是浪漫的,甚至对待死亡也是浪漫的。 庄子对死亡抱着宽容的态度,他承认人是情感的动物,(“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在战乱纷争的战国时期即使是现在人也不能完全了解、操纵自己的命运,而庄子对死亡的这种领悟,则是精神的主体提升,心灵的一种超越的状态,契近“道”的境界。




    这是一个多么潇洒的庄子,在“物质形象”如此不堪和参透生死后,庄子并没有陷入后他两千多年的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金字塔”塔中,在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没有得到实现时,他却实现了人生价值的隽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一边是权势威名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一边是生命本真自由之“轻”,庄子的回答居然如此的淡定而决绝。“夫有大物者,不可以物”,一个人之所以拥有具体的生命,就是在探索人的本质和出路上,维护内心精神的傲岸与独立。



    写到最后,我可能是有点跑题,我并没有写出“暗”,一直都是“恋”,但无所谓,因为对庄子的爱恋是不能深埋心底的,要不是也不配读庄子了。最后我有两句话要送给庄子,送给经典叛逆的美感追求者—庄子



   “独有之人,可谓至贵”、



   “夫大人者,于天地合其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爱庄周(关于暗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