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app 发表于 2017-8-5 10:36:16

试论“微笑”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性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演唱则是最能令人感动、陶醉的表演艺术之一。一个歌唱者纵然有好嗓子,即使能将歌曲倒背如流,但缺乏充分的情感表现,没有丰富的表情,歌唱就会显得平淡无味,也不能让听众为之动容,更无法达到歌唱艺术的目的和要求。“微笑”则是获得甜美声音的前提,在歌唱训练中。众所周知,“微笑唱法”被列为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因为微笑唱歌可以把面部肌肉抬起来,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提笑肌”,它可以克服某些发音器官肌肉紧张的毛病,声音的位置也相应能提高。歌唱时要保持“微笑”状态,这是很多声乐教师经常在教学中提到的问题,特别是我国戏曲界的艺术家们在道白和演唱时大都保持“微笑”状态,因此“微笑”对于声乐的演唱更有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共鸣的产生、“微笑”能快速的获得共鸣、怎样有效的寻求共鸣和“微笑”能缓解歌唱中的紧张情绪等方面论述“微笑”唱歌的重要性。
  一、“微笑”能快速获得有效的共鸣
  在歌唱训练中,绝大部分学生都在为如何获得有效的共鸣而感到头疼。一方面对于共鸣的概念不是太了解,一方面不知道该用何种方法去歌唱。如果用“微笑”的状态去歌唱,其实也能快速获得有效的共鸣。当然这也要在气息和各共鸣腔体的支撑下。
  人的声带是两条极短而又十分娇嫩的振动体。从声音生理学上讲,在歌唱发声中,呼出的气流冲击和振动闭合的声带产生音波,即基音。基音非常轻弱,但它能在人体共鸣腔中引起共振,产生泛音,使音量得到极大的加强,这在声乐上被称为:“共鸣”。
  人体的共鸣很多。首先需要先了解人体中哪些共鸣腔是歌唱的共鸣。根据共鸣腔的声音特点与声区的关系,在歌唱中,有三个共鸣区在起作用,而这三个共鸣区是彼此联系的,我们只有把歌唱中各个声区的共鸣看成是一个整体,然后,在这个整体之下又分清主次,才能使声区达到统一,从而取得满意的声音效果。因此,歌唱共鸣的作用与声区的形成是紧密相联的。根据运用腔体的不同,我们把声区分为头声区、混声区和胸声区,也就是人声的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在共鸣腔的运用里,头声区是以头腔共鸣为主(鼻腔、鼻咽腔和窦腔),混声区是以口腔共鸣为主(口、咽、喉),胸声区是以胸腔共鸣为主(气管、支气管和整体胸腔)。应使所有的共鸣腔体连成一个整体,并根据共鸣腔体在三个声区的不同比例,使主次有所侧重。如唱高音时,头腔共鸣多一些,鼻腔、胸腔共鸣为辅;唱中音时,以口腔共鸣为主,头腔、胸腔共鸣为辅;唱低音时,胸腔共鸣为主,口腔、头腔共鸣为辅;发出的声音要同时分布于三个主要共鸣器官,形成一个统一。在歌唱中,我们所使用的都是混声共鸣,也就是三个共鸣腔体在歌唱中都在发挥作用。只是根据不同的歌曲、不同的声部而以哪种共鸣为主罢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声区统一,在听觉上有上下统一、通畅的感觉。
   “微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动作,但歌唱中的“微笑”和平时的“微笑”是有区别的,它不是平时微启口唇淡淡一笑,主要是把“笑肌”要“提”起来,兴奋起来,使歌唱呈积极状态。从生理上讲,要微笑就需“提笑肌”,笑肌与软腭(小舌头)相连,提笑肌的同时也可使“小舌头”也同样积极兴奋的抬起,从而使口咽腔后部处于兴奋状态,形成一个绝佳的拱形共鸣腔,从而获得最佳共鸣。“微笑”使嘴巴运用灵便,口腔一下子就能打开;“微笑”易使声音位置保持在口腔上半部,音色美润。
  例如,在练声中唱五个元音字母a、 e、i、o、u时,我们保持“微笑”状态,舌根放松,舌尖自然抵于下牙齿,连贯的来唱这五个元音。如果笑肌耷拉着,整张面部的表情就会显得非常僵硬,而且更主要的是口腔不能处于积极的状态,这样发出来的声音听起来僵硬、不流畅,这样很容易就会造成用嗓过度导致疲劳。“微笑”使上唇提肌向上提动,自然提起口盖,上下颌张开,也可以纠正伸下巴紧张的毛病;很多学生有个不好的毛病,就是下巴有时会紧张,因为有时忘记提笑肌,到了唱高音时,就会感觉唱时困难,再加上气息有时不足,导致喉部紧张,发出的声音感觉是挤出来的,不够圆润通亮。如果提起笑肌来唱,就会有效缓解下巴、喉部的紧张状态。“微笑”使口鼻一起呼吸,利于自然深呼吸,而只有掌握深呼吸才能使喉咙打开;“微笑”还可以使声音富于色彩和灵活性,使声音的走向靠前,色彩也比较明亮,对那些声音过重、暗压、位置低的人是有益的。
  二、“微笑”能缓解歌唱中的紧张情绪
  在歌曲演唱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歌唱技巧的训练,而容易忽略心理因素对歌唱的作用和影响。好的歌唱表演除了具有先天的好嗓子和科学的发声方法以外,心理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紧张情绪就是歌唱表演的大敌。
  紧张主要来自于歌唱者的不良心理感受,主要原因是对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的认知的偏差,而产生恐惧心理。歌唱时紧张的具体表现有:表情紧张,喉咙打不开,声音发挤,变声变调,四肢发抖等,过分紧张往往导致表演的失败。
  经过正规训练的演唱者与没有经过正规歌唱训练的歌唱爱好者是截然不同。从一踏进学习歌唱的大门,歌唱者在歌唱心理方面将会发生错综复杂的变化,而歌唱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特别是在初学阶段,常常因为技巧掌握不够成熟,给演唱者带来一定的负担和顾虑。而歌唱者的勇气,绝大部分依赖于技巧掌握的高低程度,所以初学阶段引起演唱时紧张情绪的主要原因,是对歌唱技巧负担过重对自己是否能唱好心里没有底,越担心唱砸了锅心情越紧张,被歌唱技巧束缚住了,无法正常发挥。
  在歌唱时,如果你特别紧张时,不妨面带微笑去歌唱。研究证明,当人们微笑时,内脑接收的讯息通常是积极的,并且能使身体处于放松和满足状态;当人们处在焦虑和恐惧中时,微笑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无论你是否意识到微笑对自我控制紧张感所起到的作用,这种“人为的”努力表明了内脑在毫不怀疑其真实性的情况下对外部讯息作出了积极有效的反应。与身体的感觉联系起来,感觉自己已经逃离紧张状态并将其转化为有生产力的能量,感到自己已经更为放松,和微笑一起,想象紧张感正在消失,用一些时间想象自己正在远离紧张情境,直到你在内心看到它离自己已相当遥远。这时再去演唱,就会相信自己有能力将紧张转化为能量。你还可以运用想象力:想象出一片林间空地,你的背上有一个背包,里面放着你的紧张感,把它放在洞穴的入口,进入洞穴。在前方,你听到了流水的声音,看见了金色的高脚杯,里面满溢出像水晶一般的液体。这液体就是你生活的能量,喝下它,你感到这些能量充满了身体。当你喝饱的时候,把杯子放回去,心里想着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回来。走出洞穴,回到阳光下,慢慢从想象中唤醒。这时的心理状态是愉悦的,笑肌是自然提起的,如果正在歌唱,不妨利用乐曲在间奏时,微笑的快速想象一下,这时投入到歌唱中,紧张情绪已经得到很好的缓解。

  通过这些小方法、小步骤,再加上时刻不忘记微笑,就可以让你得到改善紧张情绪的缓解,就可以以最佳的状态来对待每一次紧张的情绪,让你在观众面前展现一个最佳的歌唱者。
  三、“微笑”歌唱是舞台表演的需要
  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讲,舞台表演是对自己学习专业知识的考验。平时要多重视演唱实践,对歌唱产生强烈的爱和正常的歌唱心理,注意歌唱欲望的培养和歌唱环境适应性的培养。
  一个人在演唱前,需要注意精神上、身体上,以及发声器官等方面做好准备好,激发歌唱欲望并对歌唱情绪进行培养。歌唱环境适应性的培养,主要是平时应注意多参加歌唱活动,熟悉歌唱环境,并习惯于在反复不断的舞台实践中锻炼,当然,一切心理素质的训练均需建立在发声器官受过良好训练及演唱技巧较完善的基础之上。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大凡优秀表演者他们都能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节。
  微笑,也是稳定情绪的措施之一。很多有名望的歌唱家,他们在演出之前,也有用到“微笑”来转移自己注意力的措施和方法。从心理上讲,“提笑肌”能使人迅速调整心态,酝酿感情,用积极的心态去演唱歌曲,笑肌提起使人保持微笑,在舞台表演中,人们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要学会抛开这样的念头,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时刻记着保持微笑,通过在舞台表演中让观众感受微笑、热情。
  “微笑”不但口型好看,也易于与台下观众交流感情。比如演唱《我的祖国》,我们知道这是一首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歌曲采用抒情与激情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战士们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前部分是以抒情为主的女高音演唱的形式出现,思乡之情涌然而来,仿佛使人看到了祖国的河山是多么美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后一部分采用音区与速度及演唱方式的改变,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副歌性质,在演唱时应该要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歌词和优美的旋律所展示的生动形象来深化主题,使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得到最好表现,整个过程都是微笑、积极的。如果整个歌唱过程都是耷拉着脸,没有一点积极的状态,那么观众肯定不想再继续欣赏下去了。演唱者必须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歌曲感情完美统一,用微笑的积极的状态去演唱,才能感染听众,使听众与作品产生情感的双重共鸣,从而在演唱过程中能良好的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并将这种情感带给听众,以收到良好的歌唱效果。
  声乐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声乐可以把各种各样的感情表现得比任何形式的艺术都更美、更自然。当然,它也要求演唱者要具有较高的、多方面的素质和修养,才能使声音与感情完全契合、协调。
  “微笑”可以克服某些发音器官肌肉紧张的毛病,声音的位置也相应能提高。对于民族声乐的演唱更有其重要的意义。演唱时保持“微笑”状态,不仅能快速获得有效的共鸣,能缓解紧张情绪,也是舞台表演的需要。所以,“微笑”在歌唱训练中有其重要性,是歌曲演唱技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须要掌握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试论“微笑”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