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烈日(散文)
感悟烈日(散文)记得小时候,我特不喜欢盛夏的烈日,甚至讨厌它、害怕它。那是因为,烈日当头,也是一天中太阳最热的时辰,可偏偏这个时侯,父母亲却常常让我下地干活,还说什么:"晌午给大豆、玉米锄地,草容易死掉;给棉花、水稻打药,虫子灭的干净。"每次,我都极不情愿地被撵下地,无奈地经受太阳火辣辣的曝晒和地面高温的蒸烤。
后来,通过长期生活的体验,我对烈日渐渐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和认识。与诸多的自然现象相比,盛夏的烈日更颇具其个性,正午时分,当它匆匆到来时,整个大地立即变成了一个庞大的蒸笼,使人感到头晕目眩,烦躁不安,闷热难耐;人们行走在柏油马路上,前方的路面总感觉有一汪平静的水滩,忽闪着粼粼波光,没有边际,给人以无限的神秘和遐想;田野里,树木、花草和庄稼均被烤晒的卷曲了叶子;村庄内,家犬的狂吠声消失了,趴在树荫下"哈哒哈哒"吐着鲜红的舌头。雄鸡的高歌声也匿迹了,蹲在棚架下双翅匍地呼喘着气,显得无精打采……整个世界好象被烈日蒸烤得无比颓伤、气馁。
然而,到了次日清晨,被烈日暴晒蒸烤过的大地,经过一夜间湿潮空气和露珠的浸润,在布谷鸟的婉转歌声中又苏醒了,重现了它新一天的盎然画面。您瞧:田野里,树木、庄稼格外的翠绿、壮实,各种花草显得更加纷外葱郁、鲜艳,芳香四溢;村庄内,家犬又恢复了它固有的狂性,三三两两互相追逐,撒着欢儿奔跑嬉戏;鸡儿扑楞起翅膀,蹦蹦跳跳欢快的在路边、庭院里觅食;人们也纷纷走出家门,有的兴高采烈去公园锻炼,有的精神抖擞下田劳作,大地上又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由此可见,当夏天的烈日到来的时候,人们不必惧怕它、更不能讨厌它,而要从容地接受它,妥善地利用它。农谚说:该热不热,五谷不结。这是多么具有耐人品味的哲理啊!试想,如果没有烈日的蒸烤和暴晒,大自然就失去了季节的变换与更替,五谷会再丰登,瓜果还能飘香吗?所以,我常常这样认为,与自然界一样,历史与人类社会也需要经历一场场烈日般的暴晒和炽烤,才能不断驱除陈规陋习,迎来一个又一个兴旺发达的新时代、新面貌。
【作者简介】陈庆礼:江苏沛县魏庙镇陈洼村人,生于1959年9月9日。上世纪九十年初开始业余文学创作,讫今已在《新华日报》、《扬子晚报》、《雨花》、《人民日报》、《扬子江诗刊》、《诗刊》、《词刊》、《寮望》、《神州》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近一百万字,出版文学作品专集《《说长道短》、《乡愁似酒》等五部。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作家协会会员。
分享,谢谢楼主发布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