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重如山的诗歌恩师
在学生时代写诗的历程中,我认为自己始终是一个幸运儿。因为,我遇到了无数关心我成长、帮助我进步的诗人和恩人。其中,著名诗人丁芒先生便是我的恩师。1983年5月,我当时读高中一年级,在学校组织成立了春芽诗社。为了得到全国各地诗人们的支持,我给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工作的著名诗人丁芒老师寄去了一封信和我的诗稿。信中,我向他介绍了成立春芽诗社的情况,向他求教写诗的技巧。很快,丁芒老师就给我回了信。
从此以后,我和丁芒老师建立了一种书信式的师生关系。随后,我又给他寄去了新创作的几首校园诗歌请他指点。没想到,他的回信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惊喜:
姜红伟同学:
信、稿收到。谢谢您的信任,我因工作太忙,无法详细复信,请您原谅。
读了这次寄来的组诗,深深感到十七岁的高中学生,能够有这样的基础,确实不容易。我非常高兴,同时推荐给了《少年文艺》的主编同志(我并不在《少年文艺》工作,在文学编辑室)请他细看。我们再商量如何处理。您还注意了诗的格律,这很难得。有些构思也是比较新鲜的。道人之所未道,无论构思、立意、语言、形象都应是如此。您如果将以诗歌作为终身从事的事业,我劝您趁年轻多读些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名著。许多作品,都要能背出来才好。
黑龙江出版社今年十一月要出诗人丛书,其中有我一本《枫露抄》。安徽出一本《更流集》,要到九月份,到时再寄吧。但我的诗不好,而我却是主张格律诗的,反对过分散文化。这点也许我们有共同语言。
诗稿事,《少年文艺》编辑会跟您联系的。
握手!
丁芒
6.24
1983年10月,经丁芒老师推荐的那首校园诗歌《成绩单》在《少年文艺》第10期上发表了!这仅仅是丁芒老师对我的厚爱之一,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等着我呢。
1983年暑假,我油印了一本自己的校园诗集《校园的风》,给丁芒老师寄去,请他指教。11月中旬,我收到了丁芒老师的一封信:
姜红伟同学:
江苏省作协办了个少年文学性的报纸叫《春笋报》,我把你的作品推荐给他们看了,他们这报不仅登学生作品,而且介绍学生情况。因此,他们请你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怎么爱诗、写起诗来的,又怎样带动同学一起搞“校园的风”这些文学活动的。文章不要超过一千字,并附寄一张照片来。假如你校的老师熟悉你,热心于介绍你和校园诗歌活动的,也可以请这位老师来执笔。
写好后寄我,代转《春笋报》就行。
握手!
丁芒
11.7
1984年初,我撰写的《我与校园诗》一文发表在江苏《春笋报》新年第一期的头版头条上。这篇文章第一次提出了中学生校园诗的概念,是上世纪80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的第一篇理论作品,为我高中毕业后创办《中学生校园诗报》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后来全国各地掀起中学生校园诗歌热潮起到了引领先声、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1986年8月,我去南京参加《春笋报》文学夏令营的时候,专门去拜访了丁芒老师。可惜的是,那天他不在家,错过了向恩师当面致谢的机会,给我的南京之行留下了很大的遗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