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屏风
屏风,是我们中国传统建筑物内部作挡风用的一种家具,也是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的工艺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经过不断地历史演变,古人一直以来对屏风都情有独钟,因为它融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既有美学价值又有实用价值。不仅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屏风在中国历史悠久。屏风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以天子专用器具的形式出现了,当时的屏风被称为“邸”或“展”。西周时期的屏风不仅是政治活动场所中室内装饰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天子权力与地位的体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屏风已经被广泛地使用。而汉代,民间制作屏风的作坊已经很普遍,屏风不再仅限于贵族的家中,寻常百姓也开始使用。汉代的屏风有了一个发展,汉朝人将屏风放在床榻后面,与床形成一个整体。这一变化得益于佛教文化的传入,人们生活起居方式由席地而坐发展为以床榻为中心。屏风发展到了唐代成了室内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这一时期屏风成为了山水画的重要载体,唐人在屏风上绘画或题字。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屏风作为家具的单一功用,大大增加了其文化价值。
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变化在屏风艺术上有着明显体现。最早在西周时期屏风的造型和外观设计体现出自然生动的审美特色。春秋战国时期的设计风格更加贴近于写实。秦代时的屏风追求自然随性的风格,在造型和装饰手法上尽量简单自然。汉代屏风追求实用和审美并重。魏晋时期的屏风追求简约、超凡、脱俗之美,在装饰手段和制作工艺上更加赋予激情。唐代屏风的装饰生活情趣浓厚,追求华丽的装饰效果。宋元时期的屏风设计则注重质朴的造型、简洁明快的装饰。明清时期的屏风工艺特点是用材讲究、工艺精良,有雕刻、绘画、书法等多种装饰方法,体现出巧妙传神的审美特色。近代屏风的工艺受到西方审美的影响,为传统的屏风形式带来了新的气息,对传统屏风的造型、装饰和功能进行了创新。现代屏风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个性化的创新发展。在材料、工艺以及形式上,都更加强调个性,强调自我的审美感受和美感表达。
屏风经过千年的变化,将中国历史的点点滴滴雕刻在其中,屏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其流传千年经久不衰的精神内核所在。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将他的治国之道书写在屏风上,以此来自勉和警示后人。古人有把功名赫赫的帝王将相或极具清名的节妇烈女事迹画在屏风上的做法,起到歌颂传扬、说教警诫的作用。古人在屏风上绘画题诗的形式各异,而以山水画为最早,在敦煌壁画中就出现了屏风,里面有山水的形象。最为著名的还是五代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画中绘有大幅的屏风,而屏风当中绘有山水的图案。历史上关于屏风上的山水画,还有这样一则故事:相传三国时,传奇画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一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曹不兴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孙权看到后,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后来人们便以“屏风误点”来形容画艺高超。
而钟情于屏风的不仅仅是画家们,中国古代的诗人文豪从不吝惜笔墨来赞颂屏风。例如杜牧的《屏风绝句》: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白居易的《题诗屏风绝句》:相忆采君诗作障,自书自勘不辞劳。障成定被人争写,从此南中纸价高。
屏风是家具发展史上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我们希望人们可以从这小小屏风中体悟中华文化的力量与精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