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969084 发表于 2017-5-14 14:10:31

金牌首席炼成记

3月10日,荷兰阿姆斯特丹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家郑锦龙与指挥苏文星携手黄河交响乐团在河南郑州艺术中心呈现了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郑锦龙的演奏技巧华美而不失轻盈,音色醇厚、优雅,浓厚的德奥古典风格令现场观众十分着迷。

  担任首席 六大条件不能少

  郑锦龙19岁担任阿姆斯特丹轻歌剧院交响乐团首席,先后担任比利时弗莱芒歌剧院乐团、法国里昂歌剧院管弦乐团首席,从1992年起担任欧洲多个交响乐团首席,2007年担任荷兰阿姆斯特丹交响乐团首席。他总结,担任乐团首席必须具备6个条件:气场要强大,能震得住100多人;琴技一定要高过其他团员、有能力担任独奏、可以独立训练弦乐队;对所有演奏曲目的音乐风格能够迅速掌握,对所有演奏曲目的总谱都很熟悉;有很强的管理与组织能力和号召力;做事必须以身作则,正直清廉,以德服人;较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至少懂3门以上的语言才能很好地协调指挥与团员。

  “为歌剧伴奏要特别注意演唱者的呼吸,小提琴演奏者在心里跟着歌唱者,演奏的呼吸和演唱者的呼吸要吻合,每一个声部首席的呼吸也要吻合,整体效果才能和谐。”郑锦龙说,对于乐队首席来说,必须事先把整部歌剧背下来,在现场全靠耳朵,就像听京剧一样,演唱者唱一句你必须知道他下一句要唱什么。另一方面,演唱者每天在现场的嗓音状态也不同,他今天把嗓音拉长了,明天可能没有唱那么长,作为首席必须迅速反应过来,同时还要带领乐队及时进入,这很考验首席的判断能力,第六感一定要灵敏。

  郑锦龙认为,交响乐的演奏是方块形的,要求准确、整齐,荷兰交响乐团的风格偏于德奥系统,特别注重传统,由于历史、地理方面的原因,阿姆斯特丹交响乐团对法国作品也非常熟悉。他训练过天津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武汉的学生乐团等,发现中国的乐团演奏技巧很棒,问题在于对音乐风格、发音掌握不好,不能准确掌握、表现出每位作曲家的“DNA”,即作曲家脑海中的声音概念和发音。

254969084 发表于 2017-5-14 14:10:40

浸入学习 教学要“量体裁衣”

  “19岁到欧洲留学,我的老师都是乐队首席,那时我在小提琴家费拉斯家里学琴,相当于他的入室弟子,他家里不断有知名的音乐家拜访,我得以欣赏他们精湛的演奏技艺、仔细体味其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自己去吸收和体悟,也许学8分钟比苦练一个小时有效果,丝毫没感觉过学琴很苦,相反是很快乐的。”郑锦龙在欧洲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他认为,欧洲的音乐教育比较个性化,天赋好的孩子无须按照音乐学院的体系去上课,而是到老师家里学习,因为学院派的教学体系无法让所有学生的特性发挥出来,就像同一件衣服给一百个人穿,不可能都合适。

  欧洲的古典音乐发展了300多年,如何用当代的音乐语言把300年之前的精神表现出来?郑锦龙认为,纵观世界提琴教学,俄罗斯学派在不断自我筛选与淘汰,日本、韩国的小提琴学派也在吸取欧洲音乐教育的精华,小提琴的教学不能与当代脱节,在声音、发声方面必须革新。

  内涵至上 升华技术让音乐感人

  在欧洲,郑锦龙几乎每周都有室内乐演出,他表示,相对来说,欧洲的剧场不大,但观众的欣赏品味较高;在中国,古典音乐刚起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观众素养已经有了很大提升。

  郑锦龙笑言,今年准备“闭关”——减少独奏音乐会、增加练琴时间,着重练习巴赫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贝多芬10首小提琴奏鸣曲、勃拉姆斯的3首小提琴奏鸣曲。“我希望将正宗的欧洲音乐传统带给中国听众,多给观众有养分的音乐,不要炫技——炫技是为了吸引还处于启蒙阶段的观众,但逐渐要让观众明白,音乐是要闭着眼睛听的,逐渐要让声音取代视觉刺激。音乐的内涵是靠音色来表达的,演奏者一定要修行,自己先升华才能把感人的音乐献给人类。”郑锦龙深有感触地说,“小时候背了很多唐诗但是当时并不懂,现在离开中国这么多年,一点点开始体会到唐诗的境界,中国的文化其实已经深入骨髓。希望未来有机会演奏一些具有正能量的优秀的中国小提琴作品,目前,正在练习黄安伦的小提琴协奏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牌首席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