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国歌
《巩金瓯》是中国第一首法定的国歌,于宣统三年八月十三(1911年10月4日,武昌起义前六日)由清政府颂定。它是当时宪法内容的一部分。【作词】严复
【作曲】溥侗
【修订】郭曾炘
【歌词】
巩金瓯,
承天帱,
民物欣凫藻,
喜同袍,
清时幸遭。
真熙皞,
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
海滔滔。
大清驻英大使曾纪泽在出使期间,看到西方国家在公共礼仪场合演奏国歌,甚为感动,觉得清帝国也应有本身的国歌,因此特地上奏并呈了一部《国乐草案》,但未得到批准。
我国第一首正式的国歌定于1911年。国歌名为《巩金瓯》。1910年,曾到日本考察过音乐的礼部左参议曹广权,鉴于“各国皆有专定国乐,极致钦崇,遇亲贵游历,公使宴集,既自奏国乐”,而“我国国乐从前由出使大臣曾纪泽权宜编制,声调缓慢,至今各国常致疑问”,他奏请“整饬礼乐,以正人心”。1911年10月4日(宣统三年八月十三)由皇帝批谕内阁:“典礼院会奏,遵旨编制国乐专章一折;声音之道,与政相通,前因国乐未有专章,谕令礼部各衙门妥慎编制。兹据典礼院会同各该衙门将编制专章缮单呈览,声词尚属壮美,节奏颇为叶和,着即定为国乐,一体遵行。”
这首《巩金瓯》由清政府海军部参谋官、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作词,禁卫军军官、皇室成员傅侗作曲(曲谱实际来自康熙时期的皇室音乐)。巩,即巩固的意思。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如:《南史·朱异传》:“(梁武帝)尝夙兴至武德合口,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 唐代司空图的《南北史感遇》诗之五:“兵围 梁 殿金瓯破,火发 陈宫玉树摧。” 秋瑾的《鹧鸪天》词:“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毛泽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词:“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歌名的意思就是巩固清王朝的万里江山。歌词是文言文。但是中华民国建立后,否认《巩金瓯》曾经是国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