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何处可觅护花铃
香港某歌手有一首歌,叫做《护花使者》,歌中这位“好汉”傍晚偶然在街上碰到一位姑娘,立刻就对她有了意思,看到晚风吹动她的头发就联想到风在拥抱她、甚至“亲吻”她,于是起了“护花”之心,有点要和风没完的劲头。须知护花彰显男人的勇气与力量,其实源自对弱者、对美好事物的同情,而并非生发于嫉妒。西方歌颂的骑士精神中也有类似的护花要求。其实,看一本以护花为书名的武侠小说,就很容易明白护花并不是抢花了。风尘三友护花铃
1962年古龙写了一部小说,书名《护花铃》。这部小说在评论家眼里分数不高,结尾也不佳,但是该书对护花二字展示得很充分,男主人公的护花精神,其实可以视为后来古龙作品中那些精彩人物的先声,连书中武林前辈也是真正的护花使者。
鲁逸仙双臂一振,身形暴长,横目笑道:“小弟还未老,老大你怎样?”南宫常恕捋须笑道:“哥哥我又何尝老了!”鲁逸仙大笑道:“好好!”突地一拍腰边,只听腰边突地铃声一响,笑道,“现在么?”南宫常恕道:“自然!”
南宫夫人轻笑道:“好好,你们兄弟的‘护花铃’仍在,我这枝花却已老了。”
这是书中鲁逸仙、南宫常恕和南宫夫人面对强敌包围时的一段对话。三人年轻时共闯江湖,人称风尘三友。古龙给他们起的这个外号大约是向唐传奇中著名的风尘三侠致敬。那腰间响铃则是南宫家的传家之宝。依古龙的设计,金铃有三对,只要其中一对铃一振,另两对也会同时作响。当年轻的南宫夫人落单遇险时,铃声可以告警,两位少侠就可以立刻驰援。这金铃简直可以媲美今天的手机,而且不受网络有无的限制。
之后鲁逸仙和南宫常恕施展“惊鸿掣电、夺命金铃”的绝技,将敌人首领瞬间擒回,不负护花铃三字和风尘三友的威名。
风动护花铃
护花铃当然不是古龙发明的,他也是从古人那里借来的。
《开元天宝遗事》中有一则名“花上金铃”(也有写作“惜花金铃”者),谓“天宝初,宁王日侍,好声乐,风流蕴藉,诸王弗如也。至春时,于后园中,纫红丝为绳,密缀金铃,繋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吏掣铃索以惊之,盖惜花之故也。”这就是护花铃的由来。古龙在书中说乃汉献帝遗事,不知典出何处。
无论如何,护花和护花铃就此流传千古,比如“生怕百禽先啄破,护花铃索胜琅璈。”、“看到一枝赏一咏,胜他十万护花铃。”等诗句。李笠翁更有意思,在他的《笠翁对韵》中,以“三春须系护花铃”对“八月好修攀桂斧”。
不知从何时起,护花就不再是单纯的保护花朵而是保护美女了。最为人熟知的诗大概要算清朝龚自珍《己亥杂诗》中那著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最为人传诵的词则应是清朝词人纳兰性德《临江仙》中那句“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了。
民国武侠作家中著名的“南向”向恺然曾在他的《留东外史》中借一个留日学生的笔留下一首诗,不知是誊录前人的还是他的原创,也不知是否自己的亲身经历,总之是向一位年轻的日本姑娘表达爱慕之意,诗曰:淡红浓艳破瓜时,恰占蓬壶第一枝。愿得护花铃十万,东风珍重好扶持。
清末《青楼梦》、《花月痕》之类小说中,烟花女子们每每都期望能有自己的护花铃长伴左右,不知是不是因为念了龚自珍诗和纳兰词的缘故,可惜书中的莺莺燕燕们经常碰到的都是负心汉、胆小鬼,真正的护花铃不是没有,但得晚几十年。
“余当作护花铃!”
友人赵跃利所藏民国笔记《沧浪夜谭》中有“赏春钱“一则故事,讲的是作者与友人在南京旅店中招妓饮酒,因为时当春节,妓女索要额外的赏春钱,二人莫名所以,幸有在火车上偶遇的一位中年人同住该店,代为解释,方才一团和气,杯酒联欢。中年人离去后,所招妓女偷偷告诉作者,那人应是当年闻名秦淮河的“范八爷”!
据她所知,三四年前,淮清桥畔有一位艺名芙蓉姐的歌姬,声色倾动秦淮,多少人动她的脑筋都不成功,最后有一个北平来客,系某军阀的代表,是孙传芳的贵宾,对芙蓉姐垂涎三尺,见金钱打不动她,竟打算动粗抢花。孙传芳幕中有一位号称“范八爷”的红牌师爷,听说后扬臂站起,说道:“芙蓉姐一去,秦淮黯然失色,余当作护花铃!”
于是径直去见这位贵宾,告诉他说:”上林苑名花如堆锦,任君攀折,何羡此一枝芙蓉?幸留以点缀六朝烟景,仆为花请命!”说完,躬身一揖,静等对方答复。
这位贵宾哈哈大笑,就此罢手。芙蓉姐母女非常感激范八爷,后来芙蓉姐献身报恩,转年生下一个儿子,她也就放弃歌姬生涯。
1926年孙传芳被打败,部下星散,范八爷也不知去向。这时有孙传芳的某旧部下偷偷潜入南京,说八爷已堕江死,要带走芙蓉姐母子。芙蓉姐大义凛然地拒绝道:“八爷既死,然八爷之子尚在,余当为八爷抚孤也。”果然一直孤身抚养孩子,绝不重操旧业,也不嫁人。
数年后,作者路过济南,忽与范八爷在大明湖前邂逅,就问起芙蓉姐,方知两人早已重逢并结婚,就住在济南。
范八爷只是一个书生,无拳无勇,竟敢挺身而出,慨然以护花铃自任,向军阀代表抗议,这才是真正的护花使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