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歌 皆在路上
认识陈娉舒12年了。她在《中国青年报》主持文化新闻版的时候,我是她的作者。娉舒的工作风格是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时常就一篇稿子与作者反复沟通,而我的写稿风格是力争靠谱,因此合作非常顺畅而愉快。娉舒是位气质美女,这一点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发现了。印象较深的是,有一次她请大家吃饭,席中不断有新人加入,都是京城里写字麻溜儿好的腕儿。她酒风豪爽,且能够坚持奉陪到最后,不厌不烦,实属难得。
那会儿还是MSN时代,我们经常在网上交流。因为我也写少量的情感文章,发在《中国青年报》的著名版面“屋檐下”上,娉舒看到后总会跑来闲聊几句。娉舒提问的方式很高明,不给人以八卦之感,却能引人踊跃作答。所以那段时间的聊天,很可能我不小心袒露出一些不适合写到文章里的真心话,但我信娉舒是很好的“树洞”。
《踏歌行》这本书里收录的大多数文章,在见报的时候读过。自称有“拖延症”的陈娉舒,在写作过程里承受了一些煎熬,这些文章完全可以形容为“心血之作”。我在阅读时总想寻些她没能写到文章里的心迹。但读多了,觉得娉舒的写作,不像我那样时常会藏起来一些东西,她是掏了心窝子写的,完整地读完这本书,就能基本掌握她的人生履历,了解她的价值观,明白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娉舒是个骨子里有点儿男人味的人,这从她的歌单里可以明显看到,瞧瞧她喜欢的那些歌手,许巍、高晓松、汪峰、老狼、罗大佑、李宗盛……都是文艺老男人曾经喜欢的对象。但与男作者写这些歌手不一样,娉舒又是以女性的角度,来讲述自己与那些歌之间的故事。于是,本书就拥有了阳刚与柔媚、乐观与伤感、温暖与苍凉等既对立又融合的情绪,而你读来并无分裂感。
书中最为小女人的歌,是辛晓琪唱红的《领悟》。但看看娉舒是如何评价这首听了令人“痛心疾首”的歌的——“辛晓琪过于小女人;周华健,风过耳;李宗盛更洒脱,有笑看风云破的淡定。”这就很容易懂了,娉舒更喜欢李宗盛的版本,更懂得这个老男人的心声,更愿意接触那些被磨砺后的情绪。
音乐是一个人独处时最好的陪伴,音乐也是一个人不同时间段、不同情绪下的内心反映。娉舒以歌名为题目,以音乐为素材,以生活故事为佐料,不知道她精心制作的这道文字大餐,读者是否品出了多样的味道。
书中写到的歌,都是不同时期的流行音乐代表作,它们折射的是我们这帮70后的成长史与心灵史。很庆幸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从少年到如今,都不缺情感充沛的动人作品。在理想年代,音乐人写出了饱含感性汁液的歌曲,这些歌曲,不同程度地成为我们身上的一部分气质。现在看来,依然喜欢这些歌的人,已经在孩子们那里,成了保守落伍者,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哪怕时间再过去几十年,我们一样有一颗拒绝成长、也拒绝世故的心。
1985版的《雪山飞狐》,主题歌的名字叫《雪中情》,那么多年过去,现在偶尔耳边还会想起它的旋律,“雪中情,雪中情,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娉舒这两年,依旧奔波在路上,她的这本书,让我把她想象为那个在雪中踏歌而行的女子,侠义而温情,清新而隽永。
页:
[1]